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

兒童讀物 閱讀(4.51K)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1

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質數和合數》時,感到難度很大,特別是對於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區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注重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不僅僅於學生獲得一般的解決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自身的魅力,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瞭解數學的價值,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很濃,發言很積極,效果也很好,回顧一下,成功與不足兼而有之,下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創新教學方式

教數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新課時出示“工作表”為學生提供了求知的路引,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懷著極大的求知慾望對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積極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合作交流,親歷問題的探究過程,在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踐中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

二、常反思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和反思的意識。在“自學”、“交流”之後,加入“自我反思”一環節,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反思,去體驗探索發現的過程,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瞭解到各自的見解,並在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中對知識有了更豐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批評、自我調控的意識。

雖然質數與合數的新課教學應該說是比較順利的,學生能理解掌握它們的概念,可是在學生的作業中,問題卻特別多:1、素數和合數分辨不清,51,91被許多學生當成素數;2、寫50以內的素數,錯得太多,不是多寫就是少寫;3、與奇數、偶數混合後的判斷題出錯多。為此要讓學生深刻理解素數、合數、奇數、偶數的各自概念,掌握各自判斷方法,也要讓學生背一背素數表,幫助學生快速辨別素數,還要告誡學生要細心,要有耐心和學好的信心。應再額外教給學生判斷素數的簡便有效方法:依次用2、3、5、7、11等素數去除這個數,看有沒有餘數,如91除以7等於13,121除以11等於11。花些時間介紹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值得的,它能提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2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向來被老師們認為沒有什麼難點,但是學生很難掌握好,計算的正確率極低的一個數學難題。在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中帶分數的計算已經從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對而言被減數是1的連減或加減混合運算難度大一些,學生也比較生疏,在這被減數是“1“往往內隱在數量關係之中,這種實際問題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課之前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單位“1”突破隱含條件“1”這個難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樣才能把現在學習和即將學習的東西,變成學生樂於思考、分析和觀察的.物件吧。”對課本上的例題呈現稍作處理,就為學生的創設提供了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易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決第1和第2個問題時,既對上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鞏固,也為進一步學習新知作好了準備;在解決第3個問題時,學生有了第1個問題基礎,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誰能列出綜合算式?”“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列式解答?”在動態的問題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師所作出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調整,就是為了不斷地靠近學生,讓學生從容去認知、從容去研究、從容去建構。

“計算不等於死算,計算追求巧算”,是課堂極力宣揚的主張,在通常情況下,分數加減混合計算可能按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逐步通分,逐步計算,也就是分兩次通分進行計算。如果能夠很快找出三個分數的公分母,也可以採用一次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這樣有時可以使得計算比較簡便,減少不必要的過程,對提高正確率相對也有保證,基於這一點,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給了學生一般的解決方法。如練一練計算5/9+2/3-2/5,先要求學生觀察三個分數的分母,發現9是3的倍數,那麼這三個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數;雖然教材沒有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教學要求,但是通過這樣的舉例說明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錯。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著力滲透一邊計算一邊約分化簡的思想,讓學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領下,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這樣的安排既不違背教學要求,也讓學生在計算方法的選擇上留下一定的思考餘地,也有利於學生去創造、去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品質,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樂趣。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3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並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接著,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匯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在備課時,我充分意識《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上一節課有很多相似之處。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的層面上。而且有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顯得有些多餘,缺乏對總體目標的把握。雖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確定,但是我卻沒有去考慮每一個環節的設計目的,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最終能為總目標解決什麼。例如:在複習匯入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對一個個的出示分數回答該分數的分數單位,然後對兩組分數進行通分。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我顯然是沒有好好的分析,因為本課的重點在通分,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很早就學的知識已經沒必要在複習了。

還有在講解1/2+1/3的算理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這兩個分數相加的“算理”演示課件,但在課件中沒有講透為什麼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學中設計新增這樣一環節,應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也就是當出現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兩個圖形時,把它們重疊合併成一個新的圖形,並提問學生現在這個圖形可以用什麼樣的分數來表示了。學生自然是無法對這個既有二分之一又有三分之一的圖形用分數來表示的。這樣反過來讓學生明白為什麼分母不同的分數是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了,從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在計算這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了。

如果我能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定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丟擲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4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以至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1、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如:在教學“釐米”的.認識時,一位教師讓學生選擇工具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學生中有的說六支鉛筆長,有的說五把尺長,有的說有八支鋼筆長,也有的說七個信封長……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為什麼同樣的桌子量得的結果卻各不相同?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同學們就會深深地感悟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須性。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2、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3、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例如:學習了“求平均數”這一知識後,便可讓學生圍繞“在唱歌等評比活動中,各個評委給同一參賽者打的分不一樣,怎樣確定其最後得分?”等實際問題思考並展開討論;使學生通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味到數學的巨大魅力。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5

整體感知:

這一單元包括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兩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資料整理方法,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單元教學的統計知識,學習用畫"正"字法收集和積累,隨著時間變化的各種資料和編制統計表的方法,以及將幾個有聯絡的簡單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的方法。教學求稍複雜的平均數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時都需要知道全部資料的總和與全部數的個數,但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學要注意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計算方法,適當與統計表結合,而不是作為應用題的一種型別來處理。

在教學中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操作、分析、比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瞭解複式統計表的作用和編制方法。

3、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訓練學生會看和會分析統計表;

3、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資料和統計材料,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教學中結合統計表,資料的收集、整理來求平均數,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1、學會用畫"正"字法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3、使學生學會稍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根據每組資料的平均數和每組資料的個數,求出全部資料的總和。

2、編制複式統計表時的分欄方法。

3、用畫"正"字法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時安排:

1、資料的和整理5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6

新課程數學五下教材在數學廣角中安排了“找次品”這一內容的教學,其目的是通過“找次品”這一探索性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再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基於以上認識在進行“找次品”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對教材進行了處理,以求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精選研究數量,逐步優化找次品的方法

教學過程中我放棄的了教材中以3個物品、5個物品再到9個物品的研究順序,將其改為3個物品、4個物品、8個物品、9個物品進而擴充套件到10個、27個物品中找次品的研究。操作過程簡述如下:

1.探究3個物品中如何尋找輕的一個,利用學會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和思維能力,在體驗了找次品方法的多樣性後,以用天平稱作為實踐操作,第一次優化找次品的方法,使學生得出找次品用天平稱最方便。並在教師的指點下完成數字化的分析方法:

平衡1次3(1、1、1)

不平衡1次

2.利用不同的分法探究出4個物品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在學生實踐操作和數字化的分析過程後,質疑利用天平稱找次品時,一般要將物品分成幾分?兩份還是三份?引出用較大數量來進行研究的必要性,並隨機引導學生用數字化的方法去研究8個物品中的次品應如何找。當學生得出方法後,將學生的所有方法羅列在學生面前,利用觀察讓學生髮現資料大時分兩份的方法次數不是最少,第二次優化找次品的方法,是學生初步得出用天平稱找次品時一般要分成三份,兩份在天平上、一份在天平外。但同時有給學生製造一個懸念:同樣分三份,有些稱的次數少,有些卻反而更多?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3.以9個物品為例繼續研究,第三次優化找次品的方法。在關注學生用數字化的形式來分析問題的同時,反饋出學生的解題方法,幾關註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又為方法的優化提供可做分析的藍本。(其中部分方法不做全面展示)

9(4、4、1)4(1、1、2)2(1、1)3次

9(3、3、3)3(1、1、1)2次

9(2、2、5)5(2、2、1)2(1、13次

9(1、1、7)7(1、1、5)5(1、1、3)2(1、1、1)4次

而後教師重點指導交流:哪種分法能保證用最少的次數稱出次品?這種分法有什麼特點?從而得出平均分能夠保證找出次品且稱的次數最少這一結論。隨機使學生產生不能平均份的數量應該怎樣處理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剛才8個物品找次品的方法,思考其中分三份的幾個情況?從中發現“利用天平找次品,如果待測物品的數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時,我們要儘可能的使每一份的數量差不多,其中必須有兩份要一樣多,另一份的數量儘可能與之接近。”最終優化找次品問題的解題策略。

猜想驗證,探究規律

回顧前面找次品的研究,讓學生髮現在3個物品中找只要1次,4個物品中找只要2次,8個、9個物品中找也只要2次。並猜想5個、6個、7個物品中找的話,要用幾次才可以了?並進行分析驗證,得出在4個到9個物品中找一個次品只要用天平稱2次的結論。隨後讓學生研究10個和27個物品中找一個次品的次數,既做為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練習,又讓學生進一步探究找次品的規律,得出相應的結論。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7

一學期來,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服從學校領導的工作安排,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運用"自主--合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學期來本人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本班學生基礎薄弱,這個學年,我先是從培養學生的習慣入手,。,我進一步瞭解到學生的思想現狀,以及一些學生的知識缺陷所在,逐漸摸清了每個學生的基礎特點。接著,我有的放矢地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講數學家的故事,搞一些數學小競賽,等等,努力營造一個學生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從思想上逐步扭轉對學習的枯燥印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後,我利用各種機會,經常給不同層次學生以成就感,使學生喜歡學習,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二、認真鑽研業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業務上,本人從不以自己多年教學的"豐富經驗"自居。本人積極利用各種機會,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鑽研教材教法,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充電",以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課堂上,我把學到的新課程理念結合本班實際,努力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以期提高課堂效率。課餘,我經常與同事們一起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我還在網站上,建立自己的部落格,從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的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我們要與時俱進,堅持不懈地學習探究教學新理論新實踐。

三、關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儘量使每一位學生進步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不以"師長"自居,儘量與學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誼,努力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生多談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與生活上的各種困惑。同時,面對個別調皮的學生,也實行嚴格要求,正確導向的辦法,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榮辱觀。大班教學,紀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面對各層次的學生,我既要關愛大部分學生,又要面對個別不守紀律的.搗蛋分子實行嚴格要求。課堂上,我儘量做到分層施教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課餘,我讓優秀學生與"待進生"實行"一幫一"結對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一年來,學生們原本薄弱的基礎,逐步得以夯實,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穩步提高。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班風學風改觀明顯,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但部分學生多年來形成的一些不良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進一步規範和引導;

學習成績進步顯著,但許多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今後,本人將繼續本著"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機制;

繼續保持與學生家長的緊密聯絡,共同配合,把我們的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爭取個人成長與學生成長實現雙豐收。但複習比較倉促,同時發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班級的差生面積較大,致使無暇顧及,導致本學期教學成績可能不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隨筆8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要把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作為基本要求,使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樂而忘返。那麼,如何引導學生樂學呢?

一、從現實生活提出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生會沒有興趣和激情。因此要從現代生產、生活實際出發,給出一些新鮮的、生動的、有趣的、真實的問題讓學生解答,讓他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例如:在教學“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假設一個生活場景:__商店掛著一則商業廣告,一個籃球60元,一個足球45元,老師想買兩個籃球和3個足球,你幫老師算算,應付人民幣多少元?頓時,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教師及時點撥,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絡,根據需要設計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手眼腦齊動,不僅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感知。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圖形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很容易地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之間的關係,這樣教師講得少了,學生思考得多了,教師由傳授者轉變為指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中,輕鬆地接受了新知識。

三、展開適宜的教學評價,強化學生的成功意識

真正的快樂莫過於希望的實現和努力的成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參與獲取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體驗學習過程中艱辛勞苦的同時,通過積極的教學評價,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品嚐到甘甜的學習成果,獲得心理上極大的滿足,從而激發更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群任教國小一年級,在第一節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老師沒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讚道:“你真利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教師一句讚賞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教師要善於用放大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還要承認學生數學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進步。例如有的學生用課餘時間完成了書上帶__的習題或思考題,就及時在課堂上表揚鼓勵,稱讚他們愛學習,能自覺學習。學習較差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動力,教師不要過多的指責他們不努力、不認真學,對他們既要曉之以理,更要注意發現他們的微小進步,予以鼓勵,如告訴他們“你並不笨,只要你能不斷努力,一定會學得很出色。”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知識鼓舞,得到力量,勇於前進。

四、促進師生的情感交融使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數學教學若只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不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勢必會造成“學而無樂”的結果。為此,注重教學中認知線和情感線的雙線結合,情知互動,才能達到“學樂俱得”的最佳效應。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態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老師、尊重老師,使學生由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學習數學,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當學生講出很有創意的解題方法時,甲老師說:“這也算對的。”乙老師這樣說:“你的想法真是妙極了!我們大家都沒有想到,要謝謝你給大家提供了這麼好的方法。”學生無疑是喜歡乙老師,因為他的課堂用語體現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另外,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特別是上課時,老師站在講臺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學生的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