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5篇)

兒童讀物 閱讀(2.53W)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5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會認為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當看到這些孩子坐到教室裡眼睛不停的張望,打量著老師,撫摸著嶄新的書包,我強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來學習的。在這片淨土,擺在孩子面前的這幅巨畫,我該怎樣引導他們來填充才會變得五彩斑斕呢?我猛然一驚——國小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在不斷的反思與實踐中,我悟出了一些頭緒。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

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

和一年級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天真、活潑。他們那沒有修飾,沒有掩飾過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於表。對於國小老師來說,更應該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時,孩子問“為什麼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們這個字卻不那樣寫呢?為什麼會發明象形字呢?”這樣一問下面的.孩子都鬨動了。對於孩子的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善於思考,並給他們講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鼓勵他們以後自己去發現探索。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因為趕進度生氣或者直接不答的話,或許以後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從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麼簡單、質樸。因此在課堂中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對老師都有益處,作為教師應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形象!

以上幾點僅是我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同行能給我多提供點更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2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無論是講讀課文、閱讀課文,還是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朗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訓練。那麼,怎樣進行朗讀訓練呢?兩個月的教學,我也在不斷的摸索、嘗試,有了一些體會:

一、掌握朗讀方法

1、解決學生朗讀中“一字一頓”

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字、詞、課文,如果一開始就要求他們流利的朗讀課文是有困難的。所以,在自由讀課文時,我允許他們“點讀”並且認為這是“讀正確”的最好方法。等他們讀通順後,在脫離點讀會更簡單一些。在讀通順後,強調不丟字、不加字,才是讀正確。學生課文雖然會讀了,但始終停留在讀對的層次上。其次、教師可採用“範讀”的方式來進行朗讀指導。透過“範讀”能夠讓學生領會語句的停頓重音及語調的變化,對於那些字數較多的長句子,“範讀”是最好的方法。每一節課,我都進行範讀,讓學生聽的同時,去體會文章的感情,創設意境。

2、改變“拖腔拖調”的現象

學生剛開始學習朗讀,有時為了更好地將感情表現出來,經常會出現“拖腔拖調”的現象。針對這種狀況,我採用聽讀、比讀的.方法,如:比讀時讓學生自己評價,會出現“拖腔”問題,學生會指出,這種讀法不對,孩子就會改變讀法,長期下去,孩子不但會評價,“拖腔拖調”的現象也會減少。

二、培養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剛剛入學的孩子,要想喜歡語文就務必從喜歡朗讀開始。由於學生的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很短,讓他們應對枯燥的文字感興趣是很難做到的,這樣能夠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來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如果沒有插圖,能夠根據句子的意思,讓學生展開想象,加強朗讀的興趣感。如教學《小溪生病了》一課時,透過看插圖,看小溪的神情,讓學生去猜測小溪的心理,再透過朗讀表現出來。孩子不但有興趣讀,而且語感也個性的強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透過肢體語言來展現朗讀效果也會增強孩子的朗讀興趣。

其實,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我們都要懂得朗讀要將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動態語言有機的結合在一齊,就會起到必須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3

一年多的新教材教學,使我驚訝於其內容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為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裡》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裡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裡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起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裡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容分別為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裡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裡,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裡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裡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充套件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麵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以上幾點僅是我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同行能給我多提供點更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4

孩子們讀書

今天終於讓孩子們給同學讀書了。

開始有不少小朋友舉手。可是上臺後發現孩子們讀得結結巴巴的,根本沒法聽懂他們讀的內容。只得讓他們上位,說:“上位認真讀熟,等你讀熟的時候,我們再聽你的讀書。”最後好不容易,有一個讀三字經的小朋友上來了,嗯,讀得很流暢,我想她大概已經會背了。

好好地表揚了一翻,要求孩子們就要達到這個樣子才好。回家好好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讀熟它,與同學們分享。

下課了,有孩子報明天早晨要讀。這一次沒有再象剛才那樣隨便抽,我讓他們一個個在我面前先讀讀過關,再決定是否讓他們明天讀。四個孩子選了一個,讀得比較流暢,告訴他回家再讀讀,明天就由他來上晨會,小傢伙高興極了。其他的幾個有點失望,又鼓勵了一翻,高高興興地上位了。真希望這一次能給他們觸動,讓他們愛上讀書。

閱讀

這幾天發現不少的`孩子帶書來看,順手翻看,發現不少孩子帶的是畫報:《奧特曼》《幼兒畫報》等,字很少,也沒有拼音,覺得這些不能幫助孩子們利用拼音進行閱讀。特別是《奧特曼》全是圖,而且對孩子們來說有暴力影響的傾向,於是提醒孩子們多讀一些有拼音的讀物,讓我們在瞭解故事的時候鞏固漢語拼音。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5

也許是偏愛,我一直在追求語文教學中一種新的“章法”,其實就是一種不受僵化模式羈絆的自由靈活的語文教學的本真之法。這種新法無名,故叫它做沒有“章法”的語文教學。

金東方國小的張輝玲老師的語文教學,就很沒有“章法”。

張輝玲老師教了17年數學,主動要求改教語文,鄭校長竟毫不猶豫拍板決定。不過當年她應聘時,她自身的語文素養倒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教的國小四年級學生,一學期背誦100首詩(詞、曲),幾百條成語,學習200個成語故事,400首兒歌,諺語、歇後語,《增廣賢文》全文。還試寫日記、詩文。

她一學期僅用兩個月時間上完(準確地說是學生讀完)教材上的課文,其餘時間都在廣讀精背,最後用一點時間“突擊備考”。

她平時從不留書面作業,統一派發的練習題一題都不做,只有背誦和寫日記。

上面發的《寒假作業》也不做,作為自由閱讀材料,學生假期主攻“國小對課”(即對韻知識、對聯知識、對聯故事等),做“一字對”、“四字對”、“多字對”的訓練。

這樣的語文教學一開始就顯現出了它的活力和生氣,我把它稱之為“大閱讀”語文教學。我早想為這樣的教學說幾句話,但心有餘悸,因為我們習慣了用考試論成敗的僵化的檢驗尺子來“量化”某種教學方法。上學期期末統考,因出題側重能力,所以這個班破天荒躍居首位。我這才有了點底氣,為這樣的教學方法吶喊幾聲。

張老師的語文教學沒有“章法”,是沒有應試語文教學的“章法”,其實,多讀多寫,恰是最有價值的語文教學的正道章法。

走進張老師的課堂去感受語文學習的那種本真的自由和暢快,你便對語文教學的前景充滿信心。

下邊是我在這個班“推門”聽課的見聞,不妨與大家分享:張老師三言兩語講了本節課學習幾首宋詞的任務後,只聽見一片查字詞典的淅淅聲和抑揚頓挫的誦讀聲,老師也在投入地自讀。使人想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繪的讀書場景。我不停地遊走於孩子們中間,問了一些對詞的理解的問題(自然與古漢語知識無關),沒想到他們基本上未被問住。讀到最後,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就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中“獨倚”一詞做一個動作。一名孩子走到窗前(他們教室的窗正面對長江),倚窗遠眺,做出若有所思狀。準確地表現出“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意境。此時,還需要我們去嘮叨地做分析嗎?

寫這篇短文時,看到了新修改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感到,張老師的無“章法”似乎應了新的課標的要求。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小陳,各科學習成績都不理想,任課老師為了他的學習成績費勁了心思,可謂是苦不堪言。在我的語文課上他的話特別的少,看到其他孩子在我的語文課上都有所收穫,但他就只能在一旁傻傻的看著,我特別為他著急。有一次我把他叫到我跟前跟他聊了聊。他告訴我,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掙錢了,是他的'奶奶在家裡帶他的。記得有一次放學,我在校門口遇到了他奶奶,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面板黑黑的,身子很弱小。奶奶就牢牢的牽著孫子的小手,深怕他在擁擠的人群中走丟。他奶奶看到我就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們家小陳讀書讀不來的哦。”聽到他奶奶這麼直白的話語,我唯有微笑以對。我知道,他奶奶根本沒有能力去教他讀書寫字,我知道,他爸爸媽媽為了生計外出打工,根本沒有機會教他讀書寫字。我知道作為他的語文老師,我得盡我所能,多教會他一些知識。在別的孩子讀課文的時候,我悄悄地帶他巡視了班上每個孩子,看了同學們在認真地讀課文,他終於按耐不住,並輕聲細語地對我說:“老師,我也要讀課文。”聽了他的話我非常高興,興奮地對他說:“老師期待你的進步。”小陳沒認識幾個字,根本就沒有辦法把一篇課文讀通順。於是,我利用課餘時間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認字,又特意給他安排了一個小老師給他帶讀。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明顯感覺到小陳真的進步了,一篇簡單的課文能夠讀通順了。當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得時候,他的臉上洋溢位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笑容。

小陳的事情,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頭魚》。

這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魚兒,很瘦小孤單。

主人餵食時它總也搶不到,最多隻能吃些別的魚剩下的殘渣碎末。平時它常孤零零地在魚外遊蕩,似乎誰都可以欺負它。萬幸的是,終於有一天主人發現它是如此可憐,打那以後餵食時都先在它身邊撒些餌料。不想這一些微不足道的舉動,竟改變了小魚的命運,還創造了一個奇蹟。因為聰明的魚兒們漸漸地發現:只要在小魚的周邊就一定能得到食物。於是一星期以後一個頗為壯觀的場面出現了:一條不起眼的小魚,領著一個偌大的魚群在水中游來游去。這條小魚兒竟然成了“頭魚”。從此它再也不會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邊、角落,而是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地做著“領頭魚”,儼然開始統帥起整個魚群。

主人不是教育學家,他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任何一條魚都培養成“頭魚”“統帥”。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對學生多一些關注,哪怕他是一個“差生”,也很有可能讓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創造出更大奇蹟,在孩子本身,更在於你我的關注。

一個月的培訓,一路走來,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收穫卻是滿滿的,感受也是幸福的。培訓的每一天裡,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衝擊,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昇華,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提升。在這一個月裡,我們總共聽了13位專家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或巨集觀,或微觀的講座,心靈一次次地受到薰陶,眼界一次次地得到拓寬,並一次次認識到到自己各方面知識的匱乏。

一、實——工作生活化,學習生活化,生活精神化

一個月來我們聽著專家的講座,雖然杭城的冬季比我們所在的城市溫度要低上好幾度,但我們的心裡是暖暖的。因為從專家們的身上,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他們對於我們學術上的滋養,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帶給我們的影響。首先,他們很謙遜,在他們身上我們看不到一點專家的應有的派頭,只有當他們站到講臺上的那瞬間,學者的氣場才會釋放出來;其次,他們的講座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既有高階前沿的理論,又有深入實踐的思考,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與思考,真正服務於我們的教學實踐。

二、新——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處

現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如潮水湧來,無論我們願意或不願意,都將成為其中的一員,差別僅在於“願意的命運領著走,不願意的命運拖著走。”那麼,我想給我們授課的這些專家就是那些領著我們走的人。首先,要有開闊的視野,像攝影、資訊科技的合理運用,都是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其次,要有獨特的視角,鄭桂華老師的講座之所以讓我們耳目一新,就是因為她對作文教學所作的全新的詮釋,驚歎於她的作文課居然可以這麼教,而且背後還有著強大的理論系統的支撐,著實讓我佩服至極;第三,要學會思考,做好人生的“四則運算”題,在專業的發展上制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加倍努力,除去一切障礙,減掉一些藉口,乘勝追擊,從專業發展的羊腸小道,走向發展的汽車大道。

三、專——三英寸寬,一英里深

鄧夏秋老師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一不國小就成了主角。”其實,這些天我們所接觸的這些專家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都是在自己的領域裡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專注一點,做大做強,這才成就了他們的“專”。在課程設定上,既有專家理論指導又有學員教學實踐、還有我們的草根論壇,既有學科理論知識又有現代資訊科技,既有課題論文的指導又有名師示範的引領,讓我見識到每一位專家在各自領域裡所取得的不菲的成就。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努力提高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才能走的更深、更遠。

每一次的講座都是那麼樸實卻令人回味無窮,老師們對於課堂教學、對於文字解讀、對於教育科研那種獨特的視角,著實讓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希望自己今後在教學實踐中會去深入研究並付諸實踐,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學水平。告訴自己,奔跑吧,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處!

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我如往常一樣邁著輕盈的腳步走進我的語文課堂。記得那一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充滿理性的課文《蝙蝠和雷達》。初步梳理了課文,我讓學生朗讀課文。潘奕帆同學高高地舉起了手,他朗讀的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三行46個字的一段話,潘奕帆同學竟然讀錯了好幾處地方,“清朗的夜空”讀成了“晴朗的夜空”,“越來越近”的後面加了一個“了”字,“接著傳來了隆隆聲”又漏了一個“了”字。底下的同學一邊不時糾正著他的錯誤,一邊偷偷地笑著。讀完後,潘奕帆不好意思地用手摸著後腦勺面紅耳赤地望著我。

我完全能理解此時此刻潘奕帆同學的尷尬與窘迫,於是我微笑著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老師發現我們潘奕帆同學讀書有三絕。”這時,其他同學都莫名其妙地看著我,不知道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於是我大聲地說道:“潘奕帆同學的讀書三絕是一絕錯字,二絕漏字,三絕添字。一次性就能讀出三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聽我這麼一說,潘奕帆在同學們的笑聲中一臉燦爛地坐下了。從此,“三絕”成為我們班同學讀書時的口頭禪。朗讀時只要誰讀錯了,其他同學就會“一絕、二絕、三絕”地提醒著,朗讀的同學也會馬上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為什麼孩子們能愉快地在他人的建議中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幽默語言評價的魅力吧!很多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在面對學生錯誤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的批評拐個彎,讓批評以幽默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裡我不由地想起這個學期9月11日聽盧紅花校長上的《迴圈小數》一課上的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課堂上當盧校長看到有些同學課桌上立著的名片朝向學生自己時,盧校長笑眯眯地說:“有的同學把名字朝向自己,是生怕自己會忘了自己的名字。”在一片歡笑聲中,那些同學急忙把名字朝向了前面。還有一個細節,盧校長讓學生用語言表述24。3純迴圈小數和0。85454迴圈小數有什麼區別?看到教室裡很多學生都沒有舉手,盧校長就真誠地對學生說:“你們都這麼客氣,不舉手發言。”盧校長剛說完,幾個學生就不客氣地舉手了。再如,記得一次聽陳良平校長《射線》一課,陳校長或誇張驚奇的語言描述,或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那條一頭會無限延伸的射線也隨著陳校長洋洋灑灑的描述似乎在一直延伸延伸再延伸,彷彿真的要穿牆而出。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經說:“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創造。幽默可以創造一個積極的情感“氣候”,溫暖學生,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成長,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

師者,幽他一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6

今天上完了三拼音節,下午立刻又開始了YW的學習,想在國慶長假前結束聲母的教學。以便讓孩子們有一個複習鞏固的時間。

出示情境圖,孩子們基本能說出圖意,根據孩子說的意思,我問:“從中你感受到了媽媽的愛了嗎?”小朋友們答感受到了。於是引入烏鴉反哺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要懂得孝順父母,從小就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學習上也要努力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孩子們好象聽懂了,接著就開始學習這兩個聲母,以及相應的整體認讀音節。

主要是運用嘗試教學法,讓孩子們先自己讀,再聽錄音,再讀給同學聽,最後齊讀。發現現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還蠻好的。

放學的作業,是讓小朋友們把學過的`聲母各寫三遍。想著讓他們先複習一遍所有的聲母,明天的學習(連圖)應該會順利些。

由此想到一年級的預習,覺得從現在開始也就可以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學習著預習,不明確說出是預習,只作為作業明確地佈置給學生,以此慢慢教給孩子們,預習的習慣大概可以在一年級培養起來。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7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新一界的一年級新生。看著他們一副副稚氣的模樣,穿起整潔的校服,十分可愛。一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風采,看著他們的小臉,真讓人疼愛。

一年級的學生象一張白紙,老師您在上面畫晴天,它會出太陽;老師您在上面畫陰天,它會起風雨。

有老師說,一年級的學生不好教,沒形成學習習慣,太調皮了。於是,一套套訓練方法出爐了:排隊排不好,一節課學排對;上課吵鬧,改為靜坐課;走樓梯吵鬧,一節課改為學走樓梯……形形式式的訓練,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身為教育工作者,本人以前對此類教學方法沒什麼異議。可是,以上方法應用在本人女兒身上,觸動了作為家長的我。我不禁想對同行說:先了解學生,再製定方法吧!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在一所省級學校讀一年級,學生們對新環境很好奇,包括對同學和校園裡的一草一木。在開學第二週上午第四節,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在課室門口排好隊,到五樓上專科課。聽女兒說排隊的時候有幾個男孩特別愛說話,在走樓梯時學生們看到牆上掛的蝴蝶標本都情不自禁發出驚訝的.讚美聲。大概就是這些不安靜,惹得老師很生氣,於是讓他們一班人從五樓到一樓,又從一樓到五樓一直走到下課時間過了十分鐘還不能結束。

中午,女兒給我打了電話,哭得很傷心。她認為老師不公平,排隊紀錄好的與不好的同學一起罰,走樓梯走得腳都發軟,累了不敢說,尿急了不敢說,下午不要去這個學校上學了。

聽了這番話,我的心很酸,女兒的話也代表一部分孩子的心聲。作為老師,對著這些小不點肯定是想一步到位,利用開學一、二週時間,把孩子訓練好。可是,老師,您在孩子的心裡會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在腦海裡思考,一年級的學生一般很喜歡錶揚,要是老師在排隊前先進行獎罰的說明,如:能安靜排好隊的同學,老師下課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上樓梯時,會有很多掛畫和標本,可是我們現在不看,下課時再看,要是能作到,老師下課又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要是拿到十個印章,可以換一封表揚信,拿到三封表揚信可以換個神祕禮物。我相信,孩子是喜歡錶揚多於批評,對於個別調皮者,可以下課再做其思想工作。

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要是我們在定方法前先了解學生的特點,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希望看到此貼的老師們談談看法,交流體會。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8

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讀進去,才能進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學生靜心讀書是教學之本,而教師對文字的分析只是枝葉。我們要把讀(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用讀來穿針引線,帶動課堂。既要根據不同文體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又要明確每次讀的任務,使讀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層次性、實效性。教師要重視讀書方法的指導,如默讀,既要教給學生概括要點、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語言、感悟思想感情、鑑賞評價的方法,又要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動筆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這樣,通過多次的閱讀實踐,學生才能具有閱讀能力。

隨著社會的前進,科技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路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瞭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字、詞的認識時,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板書在黑板上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組詞以及對字、詞認識和方法,最多是讓學生查查字典,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對它的瞭解。其實,當你走進現代教學媒體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語文資源的魄力無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童年的發現》中有個詞“草履蟲”,學生在課前也進行了預習,知道“草履蟲”是原生動物,形狀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滯的淡水裡,吃細菌、水藻等,身體周圍有纖毛,是它的運動器官。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眼中的.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並非是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卻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學卻又表述不清。望著這些基本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孩子,望著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從自然這門學科中搜尋“草履蟲”,學生望著課件中在蠕動的草履蟲,不僅知道了“草履蟲”長得樣子,還知道了“草履蟲”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級的課文中,讓學生對字、詞的瞭解更加有意思,學生像欣賞動畫片一樣極為興趣。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雪地裡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裡睡著啦。”學生印象中的“小畫家”是什麼樣?很抽象,可是多媒體一展示,學生樂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觀。

總之,語文教師可以從各個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9

任教一年級語文今年已是第6個年頭,早已習慣了孩子們的天真、稚嫩,回顧走過的六個春秋有失也有得,可謂喜憂參半。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只要是老師說的就是對的、好的,任你家長如何解釋,他只相信老師。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儘量嚴格要求自己完美些,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方面的養成。

還記得在二小見習接觸的也是一年級的孩子,一個月後回到師範我和同學聊天時總是說以後我絕對不會上一年級的課,一年級的孩子太不聽話了。沒想到畢業後短短12年的教學生涯就有6年是教一年級。所以有時煩有時也會牢騷幾句。但是現在返回去想雖然每年都在教一年級,但是每年都有不同的收穫。反思這幾年的'教學:在繆源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孩子學得不夠紮實。洪家的孩子可以說是最難教的,學前的基礎不過關是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學:機械、枯燥的學習其實也是很難提高質量的。今年在中小,說句實話真得學到了不少,就自己的課堂來說我更加註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自練自說。

四月有幸到婺源聽課,高林生老師的話讓我從內心覺得學生的自主在課堂上真得真得好重要,所以我現在上課總是儘量讓學生快樂,儘量讓學生笑出聲來。從於永正、薛法根等名師的課堂上我也學到了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現在我上課時總會提醒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課文,帶著思想去寫字,這在以前我總是認為不必去花時間來練習的。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也許我用心了或許學生學得還是不盡人意。因此我會試著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更活潑,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學得更快樂。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0

公居國小王蓮 在本學期裡,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廣泛吸收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學相長,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裡,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和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在備課中,我既備教材備教法又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

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課件,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裡、科組裡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

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為“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開啟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

首先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現在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需要。不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也應該加強聯絡。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裡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如一些學生只會說而不會寫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去提高。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1

當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時,語文在自然中;當你把目光集中在書本上時,語文在書本上;當你把目光望向人群時,語文在人群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留心生活中的隻言片語,大街上的廣告牌,街頭小報,市井之語,那都是語文,甚至孩子無邪的語言排列組合,那仍是語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飾的語文。

當你把這些納入眼中,放在心裡,你的語文就學活了。

學生的作文缺乏的是愛,這種愛不僅表現在人與人之間,更在把悲憫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萬物,對嚴肅的事情不調侃,對苦難崇高的尊敬,這些事物不會因世事變更而更改。就算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樹人,立人仍是重點。

沒有人文性的語文只是無情的.工具,當然沒有基礎性的語文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所以語文抓基礎,重人文。

語文靠積累,需要慢功,太聰明的人學不好語文,因為聰明的人愛偷懶。也許聰明人能考好語文,但是絕不會把語文作為靈魂的東西去學習。所以工具性的東西只會把人塑造成機器,所以語文中的愛,不僅在學習語文上,在寫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渾然一體。

喜歡教九年級,因為喜歡總結,也許有一份虛榮,這個我不諱言。當把會考語文考試的幾大塊運用於教學中時,我更能有的放矢,遊刃有餘。它像一個網路,在我腦海裡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紙質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掙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忘掉。

三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人,忘了知識。

二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知識,忘了人。

一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記住。

超一流的語文教學,物我兩忘,臻於化境。

你要在語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語文。

澎湃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遠距離的觀望這個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憫的情懷,這是寫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語文味道”。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2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著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著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聯絡生活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後,我就讓學生為教室裡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寫出它們的名字,如電視機、電腦、黑板、課桌、凳子、門、窗、日光燈、電扇等等,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每天送學生一首詩,讓他們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讀詩;國慶節期間,我讓學生試著用繪畫和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貼到“學習園地”展出;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利用中午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等。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著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著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3

第7課《棉鞋裡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理解內容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後,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助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為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願》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並著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角色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你的聲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誇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著當眾表演朗讀。

在他們瞭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以“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說明小峰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峰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說話,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說清楚。同時聯絡課文前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小峰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因為給予給孩子的讀書時間很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起與文字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進。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於閱讀教學,就應該在寬鬆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為別的,只為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那麼,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內容,也都通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後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語文,應該是很輕鬆愉快的事情。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4

zcs的教學借鑑了學姐的課例,以“聰”字為線索,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來完成整個教學資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佔據主體地位,用心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只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加以點播。發現教學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充分點燃起來,透過發現,還把學生各種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比如讓學生自我根據情境圖來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讓人感覺到他們潛力無限。

發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僅教會了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想以後在發現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把“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為學生帶給最適合他們學習和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學習方式。正像林樂珍老師說的那樣要尋求“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5

今天的學習,我一改以前我教孩子們學的做法。讓孩子們自己教自己,學生的興趣比較高。

上課前,我們先一起復習了六個單韻母,接著又複習了四個翹舌音聲母。引導:

“小朋友們,這幾個翹舌音聲母特別喜歡和aeu交朋友,我們現在來看看他們好嗎?”

出示zh和aeu。孩子們立刻試著讀起來。我問:“剛才老師聽到幾個小朋友讀得很好,誰來試試?”立刻不少小朋友舉手,嘿,孩子們拼得不錯,於是就讓全班的孩子跟讀,讀了幾遍,讓一組的孩子開火車讀,全班的孩子聽,覺得讀得對,就跟著讀,如果他不會,大家就一起讀一遍給他當老師。孩子們興趣盎然,我也輕鬆。很快我們就讀完了四個聲母與aeu相拼,最後讀r時告訴孩子它不太喜歡a,所以只和ue相拼。

然後,再讓孩子們開啟課本,讀書上提供的詞,先讓孩子們自己試讀,仍然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那幾個詞語,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在這裡讀得很順利。也很有興趣。我只在區別翹舌音節與平舌音節時,作了提醒。重點區分第一組zhuzu,孩子們區分還不錯。

反思:看來我們不能小看一年級孩子的能力,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那樣不僅教者會輕鬆些,而且會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