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5篇

兒童讀物 閱讀(2.84W)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5篇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

在西沙群島海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小魚,我帶你們去看看吧!

在海底深處,魚成群結隊的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魚兒們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全身佈滿彩色的條紋;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還有的身上長滿了尖刺,鼓起氣來圓鼓鼓的,非常可愛。

你瞧,這一群身上有黑色條紋的黃色小魚,正成群結隊地在海底的.岩石旁游來游去,它們有的東張西望,有的低頭覓食,有的吐著泡泡,有的追逐打鬧,真是自由自在。小魚們歡快的聚在一起,有的像一位舞姿優美的舞蹈家在跳舞一樣;有的像芭蕾大師一樣在旋轉;有的在左下腰;有的在踮腳尖,好像在開一場歡暢、熱鬧的舞會。

西沙群島的魚兒多得數不清,正如人們說的一樣,西沙群島的海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大家覺得有趣嗎?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2

“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中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觀念。儘管學生在課上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有少數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展開教學,很好地把握住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分針走一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分與秒的內在聯絡。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學習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培養時間觀念。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後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後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撥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並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於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後的目標測試中,只有個別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3

在西沙群島的海里有許多美麗的珊瑚,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粉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真是各種各樣,突然有一個石頭,動了動,石頭突然又探出頭來,原來是一隻海龜啊!

海龜用頭在四處望了望確定沒有危險時,才把手和腳一起伸出來,他的身上有許多條紋,美麗極了!

你們別看海龜平常遊的很慢,但它可是非常厲害的捕魚高手呢!你瞧!海龜看見了一條小魚游過來,海龜慢慢的'接近小魚時,小魚感到有危險就立刻逃跑,海歸伸出他的長脖子,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吃完後,海龜在海底漫遊,遊的游來游去,好像在慢慢地散步一樣,不久他又回到珊瑚中把頭和手還有腳一起伸了回去好像要休息了。

怎麼樣?你們喜歡西沙群島的小海龜嗎?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4

海底的世界無比美麗,比陸地的風景不遑多讓。

海水的顏色有很多,有的是淡黃的,有的是棕紅的.,還有的是瓦藍的。洶湧的海水翻滾著,晨晨浪花衝向岸邊,就像大海吹著口哨。

海底深處,一根根海草手拉著手在跳著舞,美麗極了!一群群魚兒在水草中穿梭,像是在為水草伴舞。

海里不僅有魚,水草,還有五顏六色的珊瑚,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這兒一簇,那兒一叢,就像一片彩色的森林。

海底世界精彩紛呈,我喜歡這樣的海底世界。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5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佈滿彩色的條紋;有的尾巴又長又大;有的頭上有一對觸角,就像帶了一個漂亮的頭飾;有的眼睛小小的,身體是灰色的,一動不動的時候,它還像一塊石頭靜悄悄的.在原地不動。各種各樣的魚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6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海底世界裡各種各樣的魚兒成群結隊,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它們身上的色彩五彩斑斕,千姿百態,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成群的魚兒在海底的礁石和珊瑚叢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它們互相環繞著,它們有的上下游動,有的左右遊動,還有的穿梭在珊瑚和礁石之中,它們你追我趕,快來的在海底嬉戲著。

這些來回遊動的魚兒有著五顏六色的色彩,有金黃的,有橙紅的,有瓦藍的,還有不同顏色相間的……,它們的身體形狀也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圓鼓鼓的,像一盞盞明亮的`燈泡,有的魚身扁扁的,像一片片樹葉在水中飛舞……。它們一群群、一條條在水中游動的時候像一朵朵盛開的水中花。

我喜歡那一群群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魚兒,更喜歡那瑰麗無比的海底世界。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7

一、轉變教學中的觀念,變教為導

在過去,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是被動的學習、機械的學習,而在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轉變過去以教學生為主、以導學生學習為主。它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來主動學習知識。由過去的偏重結果變為現在的偏重學習方法。這時,就要求教師要正確引導和指導學生學習。

我首先設計了逛鐘錶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然後讓學生去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讓他們觀察簡單的鐘面上有什麼,怎樣記住時針、分針、秒針等,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值得一提的是,近似整時的學習是本課難點,教學時,我有意模仿生活中看電影的場景,把數學學習植根於學生生活經驗之中,充分尊重學生這一極具人文色彩的學習主體在學習中的“生活化”作用,妥善引導學生在數學應用中提升數學理解的質量。但在這一節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運用還不夠,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有所設計,這也是我們今後學習、交流、教研的一個重點。

二、變作業為遊戲

在過去,教師偏重於學生的“雙基”培養,上完新授課以後,緊接著就是一大堆的作業練習,在新課標中,“雙基”仍然很重要,但是,學生獲得“雙基”的途徑卻有重要的變化,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獲得“雙基”,輕鬆愉快的環境這是新課標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認識鐘錶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把作業編成的遊戲,如:比一比、動手擺一擺、撥一撥鐘面、畫鐘面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去鞏固所學的."雙基"。當然,轉變觀念不是否定,過去在教學中的一些好的方法、經驗等,我們也要把它們融入新課標下的教學中去,如:循序漸進、點面結合、照顧全體等。

在這節課上,我充分認識到: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數學要儘可能要把學習內容置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理解,感受,變書本數學為生活中的數學。建立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師生教學相長的互動模式。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8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現在的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可以通過對生活的感悟來探究數學知識。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節實踐活動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選擇學習素材、組織的活動儘量取自於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開門見山的引入課題,從一日三餐不可少到吃的營養搭配,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熟悉感,對本節課有濃厚的興趣。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即對菜譜的不同搭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從簡單到多項,從無序排列到有序思考,從具體到抽象,從圖形搭配到建立數字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最後在“練一練”中,通過設計行走路線和設計服裝搭配,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一方面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另一方面也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

面對新教材,在鑽研教材的內容、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適當靈活地處理。例如引導學生探究用多種方法找出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我由淺入深,在搭配週三的菜譜時,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出搭配的結果,數字或符號來代替實物進行搭配,學生在此活動的基礎上發現了“連線法”、“計演算法”。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目的設計活動,讓學生直觀操作,同時適時提出問題,就會引導學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深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在活動中為學生建立拓展延伸探究問題的空間。

在備此節課時,我分析了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教學結果進行了預設,因此大膽地把研究的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在學習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找規律,用連線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來找出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在對週五菜譜搭配時增加了一道葷菜,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桌合作發現規律,解決問題。我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方法解決問題。目的是讓他們通過在建模過程中充分體驗、感悟,找出最優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鍛鍊實踐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是數學學習的精髓。在教學活動中,把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怎樣有效地結合是教師們不斷探究的目標。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9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是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雖說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從學生作業的情況反映來看,問題很大。主要出現的問題與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幾。

2.有些學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數而不去乘原來的除數。

3.不注意看餘數,餘數比除數大或相等,照樣把結果寫上去。

4.計算過程中進位進過去的數不做標記,計算時忘加或加錯,做減法時順序搞錯,從高位減起,個位是0的往往不寫,還有就是退位減法老是減錯,借位點不加,算時忘記減1後再減。

5.寫橫式結果時餘數忘寫或答案抄錯。

產生諸多錯誤的原因就是:有的學生基礎不好,有的是習慣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主動參與到學習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來,導致作業情況差。

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學生常出錯的,如何避免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該出現的錯誤,我覺得首先要強化口算練習,題量不要多,堅持天天練,所謂熟能生巧。練習的題目可以是兩位數乘以整十數,一位數乘以一般的兩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及括號裡最大能填幾這幾種題目。其次要彙集學生錯誤,讓全班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思考方法。

為了避免學生由於枯燥而產生厭學心理,還可以採取形式多樣的`練習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儘量多的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在以後的教學中也還要常穿插除法筆算練習,使學生在堅持不懈的練習中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0

24時記時法是在學生認識小時、分、秒後學習的一種記時方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絡非常緊密。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良好習慣。

一、開發課堂教學時空,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是學生智慧和個性充分張揚的前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課堂教學之前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景,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在情景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無論在動手還是動腦過程中,讓他們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理解新知,遠比教師“塞”給他們有效的多。教師始終站在“平等中首席”的角度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平融洽的氛圍中發表意見,學生原有的知識雜相互啟發中被激活了起來。

二、抓住課堂“生成”契機,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和創造效能力,是喚醒學生學習智慧與內在個性的根本。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事先預設好的,它是“動態的”,“生成的”,它與傳統的讓學生適應教師的“教”不同,是要求教師去適應學生的“學”,它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窮的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因此,教師要充分根據學生的反應,恰倒好處地往我們期望的教學目標予以點撥、誘導,真誠的讚美、友好的提示,平等的交流,能夠使學生的.內在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創造才能得到完美展示,學生真正能體驗到學習是一種樂趣,把學習當作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三、強化課堂“火花”效應,加強學生體驗教學,促進學生主動構建,是智慧與個性不斷延伸的助推劑。

課堂中冒出的閃亮的火花是我們教學過程中所追求的,但是如果只是讓他一閃而過,豈不是十分可惜!所以,要讓這種智慧和個性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助推劑。教師在以後涉及到類似的問題時,再一次點撥與喚醒,是十分必要的,點燃他們曾經深有感觸的火花,他們必將十分樂意!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1

在富饒的西沙群島,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

在海底世界裡,一群群可愛的'小丑魚藏在海葵的觸手裡躲避天敵。有的探出腦袋四處張望,有的低聲細語,還有的在媽媽懷裡撒嬌。

小丑魚色彩斑斕,身體呈橙紅色,邊緣長著一圈黑邊,臉上還長著白色的條紋,橙色似火,黑白分明的小丑魚美麗極了。它們在海葵周圍歡快地玩耍,海葵伸出細長的手跟它們翩翩起舞。

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讓西沙群島更加美麗、富饒。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2

上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開學的前兩週,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儘管我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們的情況更令我大吃一驚:課堂上有的同學偷偷寫語文、數學作業;有的同學居然把嶄新的課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鋼筆、彩筆在書上亂塗亂畫,把書上畫的一些著名人物“改頭換面”。看到此現象,我又驚又氣又難受,驚的是學生竟然這樣缺乏道德品質,氣的是學生竟然這樣不重視品社課,難受的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敗。

我努力地嚥下胸中的氣憤,靜下心來與學生們交談。在交談中我瞭解到學生們認為,品德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再說課文中的許多知識他們也聽不懂,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幾天陷入沉思,品德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為什麼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為品德學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品德學科不受重視。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了多年,但在應試教育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而使它微乎其微。品德課程流於形式,成為所謂的副科,學生認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

二、學生的作業多,負擔重。教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加班加點加作業,學生的作業不按時交會受到批評,他們課餘時間寫不完,只能在所謂的副科上偷著寫,而比起音樂、美術、體育課來說品德課又是他們最不感興趣的課程,於是品德課堂成為他們偷寫語數作業的最佳選擇。

三、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他們認為太簡單,他們在生活中就已經會了。而有些內容比如有關抗戰歷史、祖國建設歷史、科技發展等,學生們平日閱讀量小,聽的少,見得更少,這些知識離他們又太遙遠。因此,他們對品德學科不感興趣。

四、教師的身教作用發揮不好。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人格,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仍有發生,降低了思品教育的效果;國小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五、家庭原因。家庭是國小生初次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子女的天倫關係保證了父母通過教養子女來塑造其行為規範,引導其融入社會。一些家庭父母為了生計,無暇管教子女,難以發揮傳統的居家照顧角色,出現家中子女自理生活、無人管教現象,學校(教師)—家庭(父母)—學生(子女)之間的交流減少,使得社會不良風氣對國小生施加影響的機會和效果增強;還有一些父母以過於溺愛或過於嚴厲的態度來管教子女,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較強,敢於反抗師長及父母,也滋生了桀驁不羈、自我本位、自我放縱等不良品性。

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課

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讓品德課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農村的國小品德教育應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要利用品德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國小在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學生揹著沉重的作業包袱怎麼能快樂健康的學習?把玩耍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3

《搭配中的學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是“配菜”,通過這一情境活動的逐步深入,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1、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的交流和全班反饋。學生在完成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進行指導,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困難,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有一些困難,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時候也解決了此問題。

2、學生積極思考,勇於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的時候,學生不同的解決思路放在我的面前的時候,有趣的是學生在交流各自的想法的時候,學生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走的。

3、運用方法,引申練習。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的交流和全班反饋,重點讓學生說從配餐的知識遷移到走路有一些困難,但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時候也解決了此問題,特別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是怎麼走路的時候都是都非常有順序的,我在學校和少年宮之間又增加了一條路,叫做F路,問題是這個時候有幾條路可以走,學生竟然脫口而出是3×3=9,學生還解釋為什麼是9條路。)

總之,這節課我先從學生身邊的情景出發,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教學中,我注意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緊密聯絡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給學生創設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玩,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數學、感悟數學和體驗數學,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習,教師給學生留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積極的參與研究與學習,教師注意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從無序思維過渡到有序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明晰化、條理化。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4

“千克”和“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與之打交道並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問題,但對質量單位缺乏認識。因為質量單位並不象長度單位那麼直觀,特別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更多的是關注它的大小、長短等表面特徵,而對質量的輕重關注較少。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呢?教學經驗告訴我,孩子接受知識必須是一個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不是由老師來代替。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麼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在操作活動中,感受1千克的'重量。可是學校裡沒有用千克作單位的秤,老師用的都是自己到外面去借,更別說是每組一個了。於是,我佈置了學生課前預習:

(1)到超市裡去看一看,瞭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

(2)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再幫助媽媽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幾千克的物品。我自己還事先準備了:兩袋鹽(每袋重500克)、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蘋果、1千克棗、1千克雞蛋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先交流超市裡看到哪些物品重1千克,再把我事先準備好的各種1千克物品拿出來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等活動,真正在自己親身經歷和體驗下感受1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又感受到輕重不能光看包裝的大小。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激發起了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學生在這一單元的解決問題方面由於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完成的情況相對是比較好的,基本都能解答,對於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部分學生敘述不完整,在填寫單位名稱的時候,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想一想自己的填寫是否合理的,這樣效果比較好。但是對估計物體重量的時候掌握的比較薄弱,因為做這樣的題目學生需要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先找出最重,然後找出最輕的,最後剩下的物品再進行比較,由於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學生在完成這類題目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

三年級上冊的隨筆15

美麗的西沙群島上的海鳥是非常寶貴、稀有的鳥類。

西沙群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裡面住著各種各樣的海鳥,成群結隊的海鳥在碧空如洗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遠看像羽毛飄在空中。有的飛在半空中華麗的轉圈,好像在跳舞;有的緊貼在海面上,用敏銳的'眼睛觀察情況,一但有小魚露出水面,它就用尖尖的嘴巴把魚抓起來一口吞下去,就能大吃一頓了;還有的發出奇怪的聲音,好像發現了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