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

兒童讀物 閱讀(1.6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老師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

德國教育家福貝爾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快樂的源泉,是培養兒童道德品質的手段,在遊戲過程中最能表現兒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遊戲是兒童的本能性活動,是兒童內心世界的反映。”在遊戲中我們所獲得的輕鬆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快樂的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哪裡有兒童,哪裡就有遊戲。在遊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感知記憶力都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我們這裡所說的遊戲不是純粹的遊戲,而是融入了具有音樂性特點的遊戲。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稱之為“音樂遊戲”。音樂遊戲不同於一般的音樂遊戲,它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在根本上服從音樂的指導。音樂是音樂遊戲的靈魂所在,音樂遊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手段.音樂遊戲必須伴隨音樂,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的目的。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學習者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一些音樂遊戲去接觸音樂的各種要素。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去感受音樂的節奏、情節、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還記得我上國小的時候,音樂課還沒得到一定的重視,就只是教師簡單的教授,學生被動的接受這種簡單而枯燥的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到底有多少學習興趣、學到了多少知識、課堂效率到底有多高誰也沒有認真研究過。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門又走進校門的新教師,剛開始對於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些力不從心,滿腦子的教育教學理論不知如何付諸實踐。我嘗試用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完全進行不了,我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講,一堂課亂哄哄的。課後經過反思,反覆實踐,發現了在音樂課堂中適當採用遊戲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效率非常高。通過走進學生的'心裡,我發現他們非常愛上音樂課,只是他們不知道音樂課除了唱歌外還會學到節奏、節拍、速度等音樂的基本要素。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好玩、好動的特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將這個特徵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將音樂遊戲融入到唱遊教學中讓他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與探索,我發現音樂遊戲真的是我課堂上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相對於其他學科,音樂課具有獨特的學科性。活潑、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非常喜歡。它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為富有生動形象的遊戲教學。比如學生在認識1、2、3、4、5這五個音符時,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小猴子摘桃子”的遊戲教學。讓學生扮演小猴子,將1、2、3、4、5五個音符寫在形象可愛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時,讓學生長“ 1” ,在“ 2” 桃子時,就讓學生唱“ 2” ,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能識別這幾個音符了。

在音樂遊戲活動中還可以培養學生交流合作,主動探究的精神。老師做的事就是要創設良好的音樂遊戲情景,讓學生感受音樂;設計好音樂遊戲,讓學生扮演好遊戲角色去學習音樂。如在《蝸牛與黃鸝》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單獨或合作扮演蝸牛、黃鸝、葡萄架等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體現自己的價值,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識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熱愛音樂教育事業的老師,那你一定會去細心的探究: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該怎樣去運用音樂遊戲呢?總不能讓整個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的,為了遊戲而遊戲,最後學生只感覺到好玩兒,真正的教學目的卻沒有達到。我個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你必須要探究音樂遊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並且要求他們必須遵守這些規則,服從老師的指揮。

其次,必須研究各個年級段的不同音樂遊戲。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好於表現,易被生動有趣的情節的色彩鮮豔的圖畫、活動教具所吸引,運用音樂遊戲牽引他們的注意力。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更進一步得到知覺上的滿足,在設計遊戲時要引導學生進行進行聯想和想象,注意他們的思維活動的掌握和調動。國小高年級由於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變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發展。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不能強制,不要使學生有反感的情緒。可通過調動他們的興趣來運用遊戲。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運用音樂遊戲,讓他們在音樂課中輕鬆、愉快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歡音樂,樂於學習音樂。

最後特別重要的是在運用遊戲時,一定要和音樂教育相統一。學生不能在熱火朝天的遊戲中玩過後就只知道好玩,沒能從中獲得知識,老師一定要明確音樂遊戲只是音樂教學的一種手段,要靈活自如地運用於自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應該抓住音樂遊戲的音樂性、趣味性設計遊戲,如節奏訓練遊戲,音準訓練遊戲、培養音樂感受力遊戲等等其他型別的遊戲。這些都要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應該利用音樂遊戲,讓學生髮展音樂。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音樂遊戲啟發學生創編音樂,發展音樂。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2

因親身感受上海“最具人氣的奧爾夫教學老師——陳蓉老師”的“從頭到腳玩音樂”的音樂教學的魅力,因急於拋磚引玉,把奧爾夫教學的魅力帶給老師們,便有了今天的研修活動“我和老師一起玩音樂”。

活動通過參與式學習,讓老師們快樂地玩音樂中感受奧爾夫教學的一些理念。第一部分:熱身集體舞蹈。老師們在動感的韓國DJ音樂中快樂地跳舞,在我的提醒下和共同合作下,變換不同隊形,更換不同玩法。第二部分:打擊樂活動。在介紹樂器、傳遞樂器、樂器常規、合作節奏、皺紙對應、路線遊戲、三圓遊戲等活動中,老師們理解了打擊樂器沒有絕對的正確方法,而是相對的常規方法,嘗試了不同的打擊樂方法,在各種合作遊戲中感受了打擊樂器常規的建立、打擊樂的開始與結束、打擊樂器的分類與對應,看指揮演奏、合作演奏等對應的音樂元素。第三部分:分享交流。分組圍成圓圈進行交流,說說各自感受。

整個活動我很投入,每位老師都很投入,這就是音樂活動的魅力。用這樣的參與式體驗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讓老師們能盡情地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盡情地領悟音樂教學的精彩。這樣的活動,是為了更好的讓老師們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感受,用換位思考來反思我們一些音樂教學活動:怎樣讓孩子們更投入、更快樂,怎樣讓活動更生動、更精彩、更有效。

老師們,你的感受是什麼,請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另:記得一起收集好聽的音樂共享哦!因為好聽的音樂會給孩子、給自己帶來好心情……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4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創設一種可激發學生某種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架起一座橋樑,從而把學生引入到有關的知識中去,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我們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設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因而在上音樂課時,我充分利用學生靈巧的形體、 自然的嗓音,通過律動、繪畫、即興創作、遊戲、表演、節奏樂敲擊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1、故事法

國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授課前先講一個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然後自然匯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再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歌曲上來,如教小歌舞劇《小放牛》這課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說故事。然後問:大家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嗎?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課題)

在音樂課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節的,我們還能運用豐富的聯想,續編音樂故事,創造情節,發展思維。如《龜兔賽跑》、《百鳥朝鳳》等,在學完以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作曲家、作詞家、創編後傳,還可以來表演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的興致自然被教師激發出來了。

我在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首先把這首歌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從形象直觀中得到美的感受。我問,什麼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孩子們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會齊聲回答出來“星星”。我肯定這一回答後,接著就說,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美國兒歌《閃爍的小星》。當唱起這首歌時,孩子們的頭腦裡就有一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動。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歌詞。

2、表演法。

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這樣才能投入到美妙奇異的音樂大世界中。課堂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讓學生大膽表演。例在音樂課中可以使學生進入角色,讓他們親自用表演來感受歌樂曲,例在《小紅帽》這一課中,我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的道具,分別扮演“小紅帽”“外婆”“大灰狼”演這童話故事,學生在表演中猶如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目睹其事,從而被陶醉在這童話故事情境之中,興趣達到最佳狀態。

3、遊戲法

孩子們天生就愛做遊戲,在音樂課上通過遊戲可以增加音樂性和趣味性。例,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我會讓學生通過自己行走的步伐“噠噠|噠噠”,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和四二拍子的節奏特點。然後,再進一步通過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低年級學生對音符長短常常不能理解,在教學時我用小猴子摘蘋果的故事來啟發學生:二隻猴子四個蘋果即一隻猴子有二個蘋果(二分音符),又來了二隻猴子變成一人一個蘋果(四分音符),後來又來多一半猴子蘋果只能分半個了(八分音符),這樣講解,學生就易於認識哪些音符長哪些音符短的道理。

再者,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基本音階時,對七個音符並不熟悉,於是我把學生分成兩個組來做遊戲。一組學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組學生再跺一下腳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組學生就唱si經過這樣反覆多次一問一答式的遊戲,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音準感,而且培養了注意力,逐漸引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4、體態律動法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果一堂課讓學生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而剛剛入學的特點是好動,所以當學生對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後,我就會選擇恰當的動作配合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唱二年級的《這是什麼》這首歌時:“嘀嗒嘀嗒噹噹噹”我就選擇簡單而又適當的.動作,教學生邊唱邊舞,結合“體態律動”,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背出來。又如:在一年級的欣賞課《星光恰恰恰》,我不用任何語言直接讓學生自己跟音樂律動,讓他們用身體去感受旋律的活潑、歡快,這樣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

5、即興創作法

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創造,以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編創中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能力。學生在自編、自演、自唱的實踐活動中,既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又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表演能力。 例1,在《快樂的音樂會》這一課中,我就以歌曲為範本,告訴學生“開音樂會”還有很多樂器可以一起演奏,小動物也非常多,讓學生即興創作歌詞,把“吹拉彈”的樂器(小提琴、口風琴、鋼琴)、小羊小豬等動物編進去,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點,快快樂樂地上了一節音樂課。例2,學生對樂器有著天生的喜愛,我們應啟發學生自己動手創造樂器。例在易拉罐裡放上沙子作沙錘;或拿幾條湯匙作打擊樂器,這樣,使學生所有的創造熱情都顯露了出來,製作更多的樂器來伴奏,有了這樣的樂器伴奏,音樂課更活躍了,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學生自主活動課。

6、繪畫、看圖法

在國小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啟迪思想、開發智力的優秀幻想教材,我以幻想為前提,以繪畫為手段,讓學生再現音樂美。例我在 教國小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學習人家所說的“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口羅哎口羅哎口羅哎。”於是我將事先畫好的一個紅太陽,一朵白 雲彩,一個正在洗衣的媽媽的頭像,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或小男孩的頭像代表“我”掛在黑板上。一年級的國小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而欣賞音樂中,也可用此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如《動物狂歡節》、《玩具兵進行曲》等作品,我採用了繪畫法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國小生不但喜歡畫畫而且還喜歡看畫。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幅或幾幅圖畫,使學生對圖畫產生興趣再進入歌曲學習。如《小白船》一課,先出示這課的掛圖,讓學生欣賞畫面,再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小船是什麼樣的?想想什麼東西的樣子很像它?這位小朋友坐在船上都看見了些什麼?歌曲中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樣使學生迫不急待地進入了歌曲意境中學習 。

總之,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 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遨翔,馳騁,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趣”起來。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3

下午的入區時間到了,在入區之前,我和孩子們說了一下每個區域的入區規則,孩子們像往常一樣選擇進了自己喜歡的區域,有個別孩子喜歡進美工區,還有進小診所。還有進表演區,大傢伙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候,我看見紫玉拉這幾個好夥伴一起來到表演區說:“我們一起化妝,來個表演吧”“好啊好啊”大家異口同聲。我看見紫玉身上穿著裙子,頭上帶起頭巾,身上帶著項鍊,手裡拿著鈴鼓,說:“老師,來點音樂。可以嗎?”“沒問題,可是你們這麼多人,有的拿樂器,有的拿道具,要不我們一起來個音樂會如何,你們一起商量,你來跳舞,誰來伴奏音樂。”“好啊好啊”他們圍成一圈在商量著。“老師,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給我們播放鈴兒響叮噹!”我點開了音樂,看到孩子們開心地表演著,聽到他們無邪的笑聲,臉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我想,孩子們就是這麼簡單,容易滿足,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快樂。

他們在這種自主性遊戲中,根據自己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和材料,選擇自己喜歡的夥伴,進行遊戲,從中他們獲得遊戲的經驗和進步,感受到不一樣的快樂!你們說不是嗎!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4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他一生辦了很多學校,都重視音樂藝術教育,他普及大眾教育,也重視音樂的普及,他培養了很多音樂專門人才。他的音樂教育思想和實踐都非常豐富,值得總結。陶行知在其一生中,不論辦學或進行社會教育,都把藝術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人的音樂才能和興趣,是其重點之一。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從成人的殘酷裡把兒童解放出來”。接著他提出了輝煌的兒童六大解放觀點: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陶行知實際上是在提醒我們,當前的課程和教改,首先是解放學生,即使規範也應在解放的思想指導下規範學生。所以新的課程標準開始逐漸注重於對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課堂學習開始把重心轉到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老師要努力成為很好的引導者,去引導我們的學生我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享受學習的快樂。

在現在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創編簡單的旋律開始。給學生幾個單音,例如“do、re、mi、sol”幾個音,用“跳格子”的遊戲開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順序排列,並演唱給小朋友聽,或者在創作旋律的活動中,提供給學生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自由發揮,並將自己譜寫的曲子演唱給大家聽,並一起交流評比。有了這個遊戲的加入,學生課上氣氛活躍,他們把它當成遊戲一般,不經意中就做成了一首最簡單的歌曲,有的孩子說:“原來作曲這麼簡單啊。”我還嘗試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觀察給一些歌曲進行改編再創造,比如二年級有首歌曲《買菜》,旋律輕快活潑,歌詞生動有趣,其中的一段唸白更是朗朗上口,上這一課的時候學生都非常興奮。在歌曲拓展部分我設計了歌曲的編創,因為歌曲中的歌詞跟我們的生活有關,於是我讓學生也根據自己生活多見,把歌曲中的歌詞進行了替換,編創成自己的《買菜》歌。學生積極討論,最後我們編創了幾首《買菜》還讓學生進行演唱。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學生有的自己編的歌還沒有唱完,我突然感覺一節課的時間好快,上的特別的輕鬆。

中高年級的音樂課中對於學生的創造就更為重要了,在中高年級的音樂活動中,安排嘗試讓學生自由改編歌詞,創作新歌曲,設計演唱形式等,讓學生感受音樂創造的樂趣,這在現如今的音樂教學中也已被很多老師所運用。在四年級的課程中,我嘗試讓學生在熟悉了一些演唱形式後,讓學生自己設計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後比較哪種形式更適合於歌曲。在高年級學生掌握簡單的音程關係後,試著讓學生進行二聲部的創作,雖然學生的即興創作結果,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獲得經驗,提高了學生在音樂創作中的參與性和即興性,有助於學生自然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象力、獨創性。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引導下,讓我的課堂教學改變了許多,但真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的影響下我的學生也發生著改變。

1、變的更真誠,更和諧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會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現與和學生一樣聆聽音樂,與同學們一起做遊戲,一起唱歌跳舞。我的作用是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不斷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熱愛音樂,欣賞音樂。與學生平起平座,成為了好朋友,有什麼心理話向我傾訴,課堂中也敢於指出我的失誤,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師生情感更融洽了。

2、變的更開心更快樂

當音樂學習將掌握音樂知識學會技能成為一種強制手段時,對學生來說,學習音樂就成為了一種負擔和壓力。而教學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演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全身各個器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對音樂學習的態度有了較大變化,越來越盼望下節音樂課快點來到。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5

我是一名國小音樂教師,進行國小音樂教育教學快一年多了。回想起我的教學經歷,我深深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讓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雖小,但也慢慢完善著我對音樂教育的理解。有許多地方值得反思和總結。

最初的時候我在想我到底應該怎樣來教我的學生,怎樣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怎樣才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發揮到教學實踐當中去呢?果然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一開始的教學就沒有我想的那樣簡單,我一直把自己在課堂的所學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可是我卻忽略了一個重點:理論跟實踐是有很大不同的。在這一點上我沒有特別注意教學設計,因此呢最初的教學目標基本都沒有怎麼達到的。在上了兩週之後我就發覺自己的設計怎麼老是和學生不搭調呢?教學任務也無法完成,目標也是困難。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成為教學的方向,原來的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要求,所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選擇和摸索更適合孩子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糾正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態度

在一開始上音樂課的時候我就發覺很不對勁,大家都是覺得音樂課是所謂的“豆芽課”,上不上好都是無所謂的,覺得上音樂課只是唱一首歌那麼簡單,更別說對音樂知識的渴望。更過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樂課,很多同學都把自己的作業拿出來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麼課,聽的同學還動動小嘴,不聽的同學完全就沒有在這堂課上。我這一想就擔心了,這該怎麼辦呢?國小音樂教學目標明確規定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學生連學習這個的想法都沒有,我要怎樣才能讓他們學習呢?最後我想我應該以興趣來帶動大家學習。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應該在不同的教學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增加學生對老師上課的興趣,渴望老師來上課,這裡不僅要求教師的業務水平高、口語表達幽默、帶動性強等外在的素質,還要教師的內心必須是以愛動其心,以禮服其人,以智動其行。愛心和責任心是老師必備的東西,所以當老師上課而學生不聽你的時候記住千萬別發火,要愛他關心他,輕輕的一個提示即可了,這時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這裡了。再製作一些適合音樂教學的幻燈片教學,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其中還有教師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心了自然就學了。

(2)增加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如果孩子本身對音樂感興趣的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的時間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學心理現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現象,比如給孩子們一些樂器的學習,音樂知識的簡介等學習。

二、課堂紀律性的管理

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調控。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因為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並沒有很好了解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前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了我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匯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匯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視訊匯入,故事匯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匯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為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記得有一堂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 、2 、3 、4 、5 、6 、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說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著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首先,我帶著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 、re 、mi 、fa 、sol 、la 、si ”的七個唱名。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為音樂王國裡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說:“李老師,李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著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 、do 、do ”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著他表演。看著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為re 、mi 、fa 、sol 、la 、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著,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同時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三、改變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著自己的教學思維在走,沒有為孩子考慮得太多,只知道按著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任務,教學建議來固定我的思維,結果恰恰是時間不夠。由於低年級的孩子很少接觸專業的音樂教育導致他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學習一首歌曲都要一節課的時間,而教參上的設計內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樂欣賞。一節課時間不能好好把握,學生學唱歌曲時間太短了還加上有遊戲活動等。因此我把學習歌曲和欣賞分開教學,遊戲適當穿插,並且在上新課之前都是進行了複習的,這樣的改動讓我在學習歌曲上還是取得了進步的。我還在上課時儘量運用電子琴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的音準進行更正和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用了音樂當中的模唱教學法和跟唱法來學習歌曲,在學習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詞用節奏來教學生的,這樣對歌曲的節奏能夠很好把握。

四、把樂器和舞蹈、遊戲帶進課堂,展示學生的自信

才開始上課的時候這些孩子都很膽怯,讓他們自己起來自我介紹都是扭扭捏捏的,還很害怕,很沒有自信。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信,我把樂器、舞蹈、音樂表演等活動運用到教學當中得到了不錯的收益。

樂器、舞蹈、遊戲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舞蹈、音樂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訓學生的節奏感的。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通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很清晰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

在音樂遊戲方面我經常叫他們進行音樂接龍,音樂情景再現。如國小的低年級大多都是有情節的,在這種情況我就把快要學會的歌曲讓學生上臺表演,下面的跟唱,在室外的遊戲大多都是設計的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

古代教育家程頤先生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此話道出了興趣與樂學之間的密切關係和聯絡,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巨大能動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身上所蘊藏的對音樂濃厚興趣的表現潛能是教師對學生實施音樂教學的心理依託和理論基礎。在網上有一位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指出:“人的腦細胞網路是由出生後受到刺激,逐步發展與完善的,人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起初是潛在的,如果不適當的給予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生,很可能在發揮作用之前就告終結。興趣就是對這種潛在的種種細胞給予有效的刺激。如果這種刺激持續則強烈,興趣就會使細胞增加。”在日本最新頒佈的“學校音樂課程框架”中,“領略音樂之美,培養音樂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能力,使學生養成通過音樂體驗充實日常生活的習慣和態度”等人本主義目標就被明確地列入到學習目的之中。

其實在課堂上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自己在將來越做越好,要想學到東西,我覺得更多的是要像那些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學習實踐方面知識,這樣自己在實踐方面才會越做越好。

這就是我在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小故事。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6

師生交流的途徑有很多:動作、語言、眼神、乃至心靈。從教多年,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心與心的呼應,是在三(2)班那節課上――《噢!蘇珊娜》。

《噢!蘇珊娜》這首歌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弱起小節。為了解決節奏問題,我設計了兩個小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用有趣的語言掌握歌曲的基本節奏,我用歌曲的基本節奏說了一句話:“當我看見你們的時候我心裡真高興!”同學們感到非常有趣,紛紛模仿,我趁機讓學生模仿這個節奏創編自己的話。孩子都很踴躍的發言,這時候,我看見趙俊也受到感染,認真的聽著同學的發言,小手好幾次想要舉起,卻還是放下了。這時,我和他的目光又一次對視了,我沒有“目光提醒”,而是投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下一個環節是用動作表現節奏,我沒有先做示範,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設計,誰設計好了就上中間來帶領大家做。教室裡又一次熱鬧起來,大家一邊說節奏,一邊設計動作,都想上來表演。幾個孩子表演完了以後,我再一次發現了趙俊矛盾的眼神,我知道他在想什麼,這一次,我微笑著點了點頭。他站到了中間,用稍顯笨拙的動作進行了表演。看見他的變化,我心裡特別高興,為了保護好他脆弱的自信,我馬上對同學們說:“趙俊很少到前面來表演,我都沒有想到他做的這麼好,我們大家給他一點掌聲!”他的眼睛感激的望著我,小臉紅撲撲的,滿是興奮的表情。這種眼神,一直穿進我的心靈,讓我感到,當一名教師是多麼美好啊,你的一個眼神、一個關注,在孩子眼中,是多麼重要!第一次發現,我和學生的心,挨的這麼近。

這一節課我和孩子們“玩”的特別痛快,我一直關注著趙俊,看見他沉浸在音樂中,沉浸在課堂中,眼睛裡散發著自信的光芒。

下課了,我反思自己,為什麼以前跟學生交流的'那麼少!每一節課雖然都認真準備,但是,對學生的瞭解卻未見加深。這令我想起來一次聆聽林格教授的講座,他說到:“一個老師用心靈來感應學生,比用其他方法來管理,更有效”。老師的一個眼神,也許能改變孩子一生!如果我沒有關注到每個孩子的眼神,沒有在他們迷茫、膽怯的時候給予一個肯定的目光,我永遠也不能和孩子們走的更近!教育,是心靈的感應;音樂,更需要心靈的共鳴。我將繼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眼神,與他們進行眼神到心靈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