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範文合集八篇

兒童讀物 閲讀(5.3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範文合集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仍然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同時,《標準》提出了要加強估算的要求,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備課時我發現課本例4是讓學生判斷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場景的出現,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便於學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認識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認為以例4引入新課有些太唐突,對學生理解估算的含義和估算的過程沒有做足鋪墊。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先以猜價格的遊戲導入,遊戲時給出提示:轉筆刀接近10元、書包接近30元。同學都踴躍參與,各抒己見,經過同學們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説出接接近10和30的數。至此我便抓住同學對“接近”的理解,滲透什麼是大約,從而會説()大約()這樣的句式,再通過練習會找各數的最接近的整十數。

接着再教學例4,幫助學生理解在買東西時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只進行大約的計算,學生很快能找到三種物品的'價格最接近的整十數分別是多少。再結合之前學習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讓估算的策略變得多樣化,同樣也可以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減法的估算。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我有些超之過急,有些學生不理解加減法的估算,仍有學生不進行估算,還是用精確計算的方法。

在練習部分,也出現同樣的情況。經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在課上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中集體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學會估算。教師根據可能出現的估算方法加以點撥,引導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明確估算策略。採取的策略可以靈活多樣:先估後加、先加後估、先估後減……儘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應予以肯定,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激發了他們積極主動探究解決方法的願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為學生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對此我會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8、7、6加幾

教學目標:

1、在遊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並能靈活口算。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養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化算法。

3、激發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養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人一個十隻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説明:

本小節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節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如,玩“轉轉盤”遊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着“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學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蒐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麼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説説你看到了什麼。(課件動態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麼數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講8、7、6加幾(初步感知計算方法)

1、教學8+5。

(1)小組內討論:怎樣能夠最快地知道得數。互相説一説,再把思路寫在答題卡上。有困難的.可藉助針劑藥盒。(教師參加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口算方法可以多樣,重點突出“湊十法”,指名回答。

8+5=13 為什麼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結: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同學們真了不起!

2、小比賽:轉轉盤(教學例2——突出湊十法的優越性)

1、教學7加幾和6加幾,初感湊十法的好處

(1)你們看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花兒在向我們點頭,鳥兒在向我們微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能從這幅圖裏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怎樣解決?

天空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隻小鳥?

草地上一邊有6朵花,另一邊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書列式:7+5 6+5

(2)現在請你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7+5和6+5。

(3)請同學介紹口算方法。

7+5=12 為什麼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為什麼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結:看來湊十法不僅能算9加幾,還能算8、7、6加幾。

(二)、教學8、7、6加幾

1、小組合作玩轉轉盤。(限時8分鐘)

玩法:轉盤中間和四周都有一些數,轉動圓盤,轉到幾,先説出算式,並寫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數。比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快又多。

(1)轉盤有:

3 4

9 5

8+

8 6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寫得又多又快的小組進行彙報得數(只要求説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計算方法),

(3)説説用什麼方法口算又快又準。

3、動動腦(教學例3)

(1)計算8+9可以用湊十法,你還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嗎?由學生們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點介紹計算方法③,當兩個加數一樣時,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嗎?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1題

2、説一説,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2題

3、坐火車

每人手中有一張車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對了車票上的三個算式才能上車。然後根據你車票上的得數對號上車(分別有15、14、13和12四列火車)。教師在8、7、6加幾中各抽一題説説怎樣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兩根胡蘿蔔,小灰兔呢?

學生遊戲,設 “智慧星”,教師巡視指導。

五、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8加幾、7加幾和6加幾”,計算時用了什麼辦法?

(湊十法;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複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複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覆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複合應用題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係,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複習複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麼聯繫?這三道題有什麼區別?

聯繫:這三道題説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後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於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着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複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着算,看最後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並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説説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1)時新手錶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錶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錶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錶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錶多少隻?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築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餘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築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採用新技術後,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8—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經歷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2.體驗分類方法和結果的多樣性,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3.感受到身邊有許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喜歡學習數學,樂於提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善於表達和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在活動中體驗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難點

讓學生能學會自己確立標準分類,有時能按不同的標準多次進行分類。

教學突破

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為知識背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自主活

動,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分類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感受分類的標準和方法。按不同的標準分,選擇通過講<<它倆誰分得對>>的小故事把學生帶進生機盎然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討論後明白我們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準備: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學步驟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創設情境2.教師指導學生按一種標準分和按不同標準分並組織練習。3.拓展延伸,課堂總結。1.觀看錄像,感受分類的價值。2.自主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3.自由發言,交流體驗。4.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約4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多媒體畫面,畫面中大頭兒子,到超市想買一盒水彩筆,摸頭自問:超市這麼大,我該到哪兒去找呢?2.提問:超市裏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3.揭示課題。1.學生觀看多媒體畫面回答大頭兒子提出的問題。2.學生説出超市裏的商品是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動,體驗分類 (約30分鐘)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分一分,説一説。多媒體顯示教科書上文具和學具的主題圖。提問:有個做事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學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們一起來幫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裏?哪些物品放到學具盒裏?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用電腦配合顯示收文具和學具的過程。

2.分一分,理一理。談話:下面請各小組將課前準備好的一袋物品拿出來,(袋內裝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説一説袋中有哪些物品?學生交流時老師巡視。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學生觀察後回答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裏,哪些物品應放到學具盒裏。

2.(1)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談話: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這些物品分別裝到兩個籃子裏,怎樣放合適呢?看哪個小組分得又對又快!

(3)提問:大家評一評,分得對不對?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一題。把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圈起來。提問:小朋友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誰認識這些小動物? 談話:小朋友,這些動物中哪些能在水裏生活,你能把它們圈出來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鼠標點擊畫面上的動物,畫上圈,併發出該動物的鳴叫聲。 除了圖上的動物還有哪些動物能在水裏生活呢? 小結:剛才我們把這些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一類是不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多媒體顯示兩個集合圈,把這些動物分成兩類。

(2)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三題。它們各在哪裏行駛?提問:小朋友們,這些都認識嗎?它們各在哪裏行駛呢?各小組先討論,互相説一説。 指導學生根據行駛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做記號。如在天上飛行可以畫個 來表示,在地面上行駛可以畫個 來表示,在水裏航行的畫個 來表示。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各小組分別操作。學生把本小組分的兩個籃子拿到講台上,一個籃子裏裝的是食品,另一個籃子裏裝的是日用品。

(3)學生檢查各小組分情況。

3.

(1)學生首先認識題中的小動物。並回答出是什麼動物。學生在跳躍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並回答。學生想一想,説一説。

(2)小組討論,學生紛紛互相説出各在哪裏行駛。學生在柔和的音樂聲中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點擊畫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時發出各自的聲音,畫上符號。 提問:我們把這些交通工具按什麼要求,分成了三類?小結:把一組物體按一種標準分,分得的結果是一樣的。

(二)按不同標準分。

1.多媒體顯示小故事<<它倆誰分得對>>提問:小白兔、小灰兔把採集來的花分成3堆,都説自己的方法對。你説誰分得對呀?

小結: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對。一組物體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

2.選一選,分一分。 多媒體顯示:觀察下面八頂帽子,請你分一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出色的回答給予表揚:小朋友們真聰明!只要他細觀察,肯動腦筋,會學到很多知識。3.聽口令遊戲。 現在我們來做個聽口令的遊戲。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現在我們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麼來分的? 談話:現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這時我們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麼來分的? 談話:我們全班的小朋友還可以怎麼分,小朋友們課後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説一説。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四題。談話:小朋友們我們各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分?然後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分法?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教師對於學生説出的分的結果只要有道理都給予肯定。小結:一組物體有時可以按多種標準分,分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完成後,分別説一説,再把自己畫的和符號和屏幕上一一核對。學生分別回答出: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標準分的。

(三)按不同標準分

1.學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對,分別是按顏色和形狀來分的。

2.仔細觀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據顏色分分成三類,有的説可以根據帽子的款式分分成兩類。

3.玩聽口令遊戲。 學生根據口令做一做。 學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來分的。 學生聽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沒有戴帽子來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題。 學生觀察後討論,然後各小組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各小組展示分類結果,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們把它們分成兩類;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照顏色來分的,有紅的、有綠的、有紫的,我們把它們分成三類。等等。

三、自由發言,交流體驗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談話:小朋友們,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嗎? 學生追憶後,回答在生活中做過的、見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多媒體顯示一組房間衣屋散放的畫面。 提問:看了這幅畫面你想説些什麼? 談話:我們小朋友回家後運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一下,好嗎?學生觀看後分別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如説這個房間太亂了,需要整理一下,準備回去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五、本課小結

本課是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類的方法。學會分類可以根據同一標準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分類。

六、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分一分

按同一標準分 按不同的標準分

(注:由於學生剛入學,這裏的板書教師要加上拼音。)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探究問題:關於垃圾的分類

小朋友們,你們別嫌垃圾髒糊糊、臭烘烘的,裏面可大有文章呢!讓我們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裏究竟有什麼?我們也可以將垃圾分一分。我們可以將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類。

不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果皮、菜葉、需要扔掉的變質食物和髒土等。

☆ 大多攜帶細菌,或是非常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和繁衍。

☆ 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危害我們的健康。

☆ 應當及時清除,封閉回收,嚴格銷燬。

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廢紙(像舊書報)、廢金屬(像易拉罐)和廢玻璃(像酒瓶)等。

☆ 這些東西放在家裏,好像並沒有多大的用處。

☆ 應當科學地分類回收,實現再生利用,使廢物不廢,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 主要是指電池、廢燈管等。

☆ 這些東西含有毒物質,非常容易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

☆ 應當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國家統一回收處理。

探究問題:關於垃圾的處理。

☆ 認真做好分類工作,三類垃圾最好裝入不同的垃圾袋。

☆ 對不可再生垃圾必須做到:堅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須繫緊袋口;必須扔進指定的回收箱,嚴禁亂丟亂扔。

☆ 對可再生垃圾必須做到:最好分類放置;定期進行處理,賣給由國家經營的廢品回收站。

☆ 廢電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學校、商場特設的回收桶裏。

☆ 在公共場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紙、喝空的飲料瓶等)嚴禁隨手亂扔,必須投進垃圾箱裏。

☆ 口香糖好吃卻不好清除,所以絕對禁止亂吐亂扔,必須用糖紙或廢紙包好後,再投進垃圾箱裏。

☆ 從樓上向下投擲垃圾的做法萬萬要不得!

探究活動:

看着眼前的這些垃圾,小婷一時不知該怎樣分類才好。請你幫她分一分,然後裝進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樂易拉罐、梨核、雞骨頭、啤酒瓶、粘有醬油污漬的廢報紙、用過的衞生棉籤、髒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業本、漏底的開水壺

拓展活動:

活動一 :分鉛筆

小朋友通過按不同的標準分,可以按顏色分;按有沒有橡皮頭分;按筆桿的形狀分;按鉛筆的型號分;按有沒有削過分;按筆桿的材質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每次分的標準不同,分得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活動二:將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別分;按年齡分等。

活動三:整理書包

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整理的。

評價設計

一、“看誰分得好”,請小朋友們從每一行中選出一個與其它不同類的圖形,用筆圈出來。

二、“看誰想得好”請小朋友們看下面的四個圖形,你可以怎樣分,看看哪個小朋友分類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誰最棒!”下面四組圖形小朋友們會分嗎?可以怎樣分?你有幾種分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頁練習十二的第69題。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填空。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圓柱的體積相當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倍。

(3)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部分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 ,相當 於圓錐的( )倍。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二的第6題。

教師出示一個圓錐形物體,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測量才能計算出它的體積:

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然後各自讓一名學生説説討論的結果,最後歸納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測量方法。例如,要求一個圓錐物體的體積,可以先用軟尺量出底面圓的周長,再求出底面的半徑,進而求出底面積,然後用書上介紹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測量出圓錐的高,這樣就可以求出圓錐的`體積。

2.做練習十二的第7題。

讀題後,教師可以先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要求這堆沙的重量,應該先求什麼?怎樣求?

指名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後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二的第8題。

讀題後,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

這道題要求的是什麼?

要求這段鋼材重多少千克,應該先求什麼?怎樣求?

能直接利用題目中的數值進行計算嗎?為什麼?

題目中的單位不統一,應該怎樣統一?

分別指名學生回答後,要使學生明白這裏要先將2米改寫成200釐米,再利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算出鋼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後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後計算出的結果還應把克改寫成千克。

4.做練習十二的第9題。

讀題後,教師提問:這道題要求糧倉裝小麥多少噸,應該先求什麼?

要使學生明白,應該先求2.5米高的小麥的體積,而不是求糧倉的體積。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後集體訂正。

三、選做題

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練習十二的第10*、11*、12*題。

1.練習十二的第10*題。

教師:這道題要求圓錐的體積.但是題目中沒有告訴底面積,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請大家想一想,應該怎樣求出底面積?

引導學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就可以求出其體積。

2.練習十二的第11*題。

這是一道有關圓柱、圓錐體積的比例應用題。

可以用列方程來解答。利用題目中圓錐和圓柱的體積之比,可以建立一個比例式。

設圓柱的高為x釐米。

=

X=9。6

(注意:由於圓錐和圓柱的底面積S都相等,所以計算中可以先把S約去。)

3.練習十二的第12題。

這道題是拆分組合圖形,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圖形,不難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圓柱和圓錐組合而成的:從圖中可以看出,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直徑都是16釐米,而圓柱的高是4釐米,圓錐的高是17釐米。然後再根據圓的面積公式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就可以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體積了。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三個含義,通過直尺認識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範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

3.引導學生觀察圖,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三個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大家喜歡聽故事嗎?你們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

二、觀察畫面,引入新課

(一)出示主題圖.

教師:你猜猜故事裏的小貓是哪一隻?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別的小貓釣了多少條,你們知道嗎?你們能把這些數寫在下面的田格里嗎?

1.出示圖片

(1)學生在書上寫數.

(2)展示

教師:小黃貓一隻也沒釣着,在他的下面應該寫幾呢?(寫 0)

2.出示圖片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

(板書:0的認識)

教師: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0也和1、2、3這些數一樣,也是一個數.

師指着小貓下面的0問:在這裏0表示什麼呢?

(二)感知0的另兩種含義.

教師:你還在哪見過0?

我們在直尺上發現了0,請同學們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圖片

教師:直尺上的數是怎樣排列的?這些數是從幾開始的?

(這些數是按順序排列的,從0 開始的)

這個0表示什麼呢?小組同學互相説説.

誰來説説你們組的意見?

小結:直尺上的這個0,表示開始,起點的意思.

2.出示圖片

教師:在温度計上也有0,這個0又是什麼意思?

教師:0度是水變成冰的温度,當温度下降到0度時水就開始結冰了.

三、學習寫0.

(一)教師:我們在這麼多地方見過0,0是怎樣寫出來的,請看大屏幕.

1.課件演示:0的寫法

2.邊演示邊講解:

0是一筆寫成,起筆在右上邊線中間偏上一點,向上碰到上邊線,再向左下寫,寫

到橫豎中線焦點的地方,與豎中線接觸,然後向右下拐,到下邊線中間偏左的地方與下線接觸,再往上拐到中線附近,與右邊線接觸,再繼續向上,收筆處與起筆處相連接.

教師:請你用手指和課件演示一起寫一遍.

(二)出示圖片

1.學生練習書寫.

2.出示學生作品.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三)出示圖片

1.教師: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寫完嗎?

2.出示學生寫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師:哪種寫法對呢?為什麼?

(這兩種方法都對,第一種是接着寫的,第二種是照樣子寫的.)

教師:你們寫得真棒!在寫好字的同時,還注意了寫字的姿勢.下面我們一起來休息一下.

課間休息:播放歌曲《小貓釣魚》

四、課堂練習

(一)出示圖片:請你從0開始,按順序把這些數連起來

教師:你們畫出的是什麼呢?(小熊舉重

誰還想把你的.作品 給大家看看?

(二)出示圖片:怎樣數得快?

教師:請你先想想,怎樣數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説説,看誰的方法最快.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5以內數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在0、1、2、3、5這5個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集體交流.

分析與參考答案

一個數是不是與眾不同,要看選擇怎樣的標準,選擇不同的標準,就會有不同的與眾不同,下面只是幾種不同的説法:

0與眾不同,理由是隻有0小於1,而其他3個數都大於1;也可以説1的起筆和收筆是重合的,所以0與眾不同;

1與眾不同,因為只有1是處於兩個雙數中間;

2與眾不同,因為有兩個數比2小,有兩個數比2大,2處於中間位置;

3與眾不同,因為在3個單數中,3處於正中間的位置;

5與眾不同不同,因為0、1、2、3這三個數都是一筆寫成,而5是用兩筆寫成;也可以説只有它大於3,而其他三個數都小於3;還可以説前面四個數中,相鄰兩個數都相差1,只有5與3是相差2;因此5的確與眾不同;

從上面的解答來看,一道題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説明

這個探究活動的答案還有很多種,只要學生説出自己的理由,都應該算正確.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後一節的內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瞭解了容積的內容的`基礎上呈現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紮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於探索數學問題有着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着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於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紮實。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掌握不規則物體的測量方法,並能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3、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同學們,週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櫃子裏發現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麼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

它的稜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則物體。(板書:規則物體)

4、現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麼形狀的物體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變化的量

教學內容:變化的量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什麼是變化的量,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變化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什麼是變化的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l.什麼叫做兩個數的比?請你説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麼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並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比例的意義例1。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裏兩個比的比值有什麼關係。(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問:比值相等,説明每組裏兩個比怎樣?

説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兩個比相等,可以寫成:

3:5=24:40(板書)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比怎樣?:和7.5:3也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板書::=7.5:3這個式子也表示什麼?誰來説一説,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裏能填=,為什麼?

1:2○3:60.5:0.2○5:2

1.5:3○15:3:2○:1

提問:填了等號後的式子是什麼?1.5:3和15:3為什麼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麼?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後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2。

出示例2,讓學生先寫出兩天中汽車行駛的路程與行使時間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並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麼?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讓學生看書自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看黑板上的比例,説一説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自己選擇比例,計算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並要求觀察,從中發現什麼。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裏,你發現了什麼,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讓學生説一説。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請你説一説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裏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追問:為什麼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你怎樣判斷的?指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練習算。填寫以後,提問學生:為什麼填這個數?

1.提問: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

2.讓學生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3:6=5:()0.8:()=1:自己填寫後小組交流。

完成練一練。

自己完成後小組交流,然後集體訂正,讓學生説説是怎樣判斷的,並説明可以用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判斷,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佈置作業

練習九第1~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