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健康疾病>健康常識>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

健康常識 閲讀(2.09W)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出生的時候,父母就給我們定下來很多的規則,很多小孩打小就被父母要求的特別的嚴格,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1

1.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很多父母都會拿自己的孩子,與鄰居朋友或者親戚的孩子做比較,而且往往是拿自家孩子短板與別人家孩子優勢做對比。

比如:“你看看你阿姨家的兒子明明,成績又好又聽話,還會幫忙做家務,哪像你一天到晚睡了就吃,吃了就睡,學費都白交了!”

此話一出,就很容易讓孩子不服氣,並反駁道:“明明玩遊戲都沒有我好,每次他都會輸。而且我同桌亮亮的成績更差呢,我算好了!”

當孩子提出正式的“反抗”時,大多數也沒有得到父母的正視,反而覺得孩子更是調皮搗蛋。

父母總拿兩個孩子對比,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會不耐煩,甚至會默認自己不如別人。

2.媽媽總是不讓我和小朋友們出去玩

在課餘時間特別是週末,很多小孩子就會互相串門,一起出去玩。

可也往往會遭到父母的不同意:“不行!你別和他們出去亂跑,好好待在家裏做作業也好,看電視也行,就是不能跑出去,多危險啊!”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和父母爭的面紅耳赤,甚至以大哭大鬧的方式,表達自己想出去玩。

但是父母卻還是自行與其他小朋友交代了,“他今天就不去玩了,你們自己玩吧!”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

隨後,便是把孩子鎖在屋內。有可能父母是真的擔心孩子的.安危,但這樣子會讓孩子的小夥伴們覺得:“他父母不讓他出來玩,我們以後都不找他了。”孩子也會逐漸地因為失去朋友而自閉。

3.不讓孩子和成績不好的小朋友玩

“你怎麼和那個小朋友玩啊,他成績又不好,又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你要多和成績好的小朋友玩,才能進步!”

當孩子選擇的朋友有些不足時,家長不能一開始就否認他,而是可以問問:“他成績不好又調皮搗蛋,你為什麼要和他玩啊?”

這樣子也可以教會孩子去挖掘別人的閃光點,父母也能在進一步瞭解後,做出正確的指引。否則,孩子容易帶着有色眼鏡去識人。

4.媽媽教我的自己都做不到

父母在孩子還是幼兒階段時,就會教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我們要是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去做,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還有,一定不能貪圖小便宜,要設身處地為別人想想,要有愛心,以幫助他人為樂!”

可是,父母答應了孩子要買玩具、吃冰淇淋、去遊樂場的諾言卻沒有實現;父母每次買東西時最後總愛再拿幾個走;父母好像看到可憐的乞討者,卻也是無動於衷。

5.媽媽對我的要求是無止境的

“小時候,媽媽不僅要我背出一到一百,還要去學畫畫和鋼琴;上了小學,父母要我考到重點高中,考到了就給我買手機;上了中學,父母要我去考好的大學,考到了就輕鬆了!”

父母的要求確實是無止境的,也應該是無止境的,可重點是應該讓孩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而不是為了要求而去做,那孩子也會很累,逐漸沒有了動力。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2

一是補償心理。我們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沒有獲得或失去的東西寄託在他人的身上,以做到心理平衡。學生家長在培養孩子時,非常容易把自身年輕時未完成的理想遷移到下一代的身上,希望孩子替代自身填補人生道路遺憾。

二是從眾效應。因為遭受周圍人和環境的影響,我們會體現出合乎新聞專業主義或大部分人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隨波逐流”。遭受傳統文化的危害,中國式教育廣泛對小孩有較強的期待,因此建立一種人羣觀念。為了能與社會羣體觀念保持一致,很多父母有心或不經意地產生了“望子成才、望子成龍”的.念頭。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 第2張

三是盲目攀比。即根據與他人較為來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孩子後,“比小孩”變成父母的常用話題討論。為了能滿足自己的自尊心,許多父母會期待小孩各個方面都出色,一旦自己的孩子比不上懂事的孩子,便會覺得臉上無光。

第一,父母對自己要求越來越低,面對有形無形壓力,其實越來越無力,越來越不淡定,而孩子,似乎或幾乎就是唯一的希望。很多父母也幾乎對自己放棄了任何期望要求,但是對孩子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包括很多父母根本就不知自我反省,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初懷孕,當父母的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健康就好,根本不會考慮其他。還有什麼比一個健康的孩子,更珍貴嗎?沒有。但是,孩子大了,期望越來越大,幾乎不着邊際了。

第二,真正淡定或足夠淡定的父母,其實對自己的孩子要求真不高,不至於放養也不至於放任不管,守望者最佳。

第三,環境所迫,所謂劇場效應,你不努力,原地踏步,似乎就落伍了,不淡定的父母當然壓力巨大,真正底藴深厚的父母,寥寥無幾。

第四,太多父母,一輩子沒有自我,全部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壓力山大,親子關係嚴重破壞。真正站在孩子一方的父母也寥寥無幾,倒是老師幫兇或助教的父母比比皆是,而孩子就是弱勢羣體,無力抵抗。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3

1、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問題,是你自己問題的投射。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當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那是你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意味着“頭腦”,孩子代表着“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為,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那是誰的問題?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是你,你創造了一些問題概念,然後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醜陋的石頭。

如果你認為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定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2、你自己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就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掌控。你越恐懼,你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頭腦,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們像水一樣流動,很難被掌控。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駕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小孩是一個有問題的小孩,真是這樣嗎?沒有你的恐懼,沒有你的壓制或判斷,他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這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

當你是一個完全無懼的父母時,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長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後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個小孩長大以後呈現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讓他按照天性成長。

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以後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樣,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成年以後,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但是他的智慧心將發揮不足。

如何才能讓一個小孩天然成長?當你成為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的時候。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啊!他會擔心小馬在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會擔心,這樣地放任着小馬,它以後怎樣,它長大會如何,等等。你怎麼敢對你的小孩撒手?你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上,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然無邊的天空大地。

父母對我的要求無止境 第3張

3、你知道什麼對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嗎?

在孩子面前,我們似乎都是上帝。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我們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最好,我們知道什麼樣的道路對他最好...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你真的知道什麼對你的小孩最好嗎?以你的“知道”來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認為是好的或對的東西強加給你的小孩,那簡直是一種挾持。你在挾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挾持他的心。

在那無明中,以愛或對他好的名義,你對你的小孩做過多少蠢事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在無明中時,你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他人。你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你的小孩,你用責備自己的方式責備他。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不希望他成為的那部分——越成為你內心中所討厭的自己的那個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會越來越不像你,他才會越來越發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沒有的新的部分。

你確定什麼樣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該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你是上帝嗎?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己成長。看,那天底下的眾生——老虎、獅子、螞蟻、蜜蜂,哪一個不是它們自己在成長,上帝可沒有操控它們的人生道路。

4、知識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頭腦裏裝知識,這也導致他們的教育模式是這樣。家長們在自己身上的“希望”過期了以後,他們把曾經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唄。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而這有什麼用處?你只不過是在往一台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一些數據而已。

智慧是一種空盈的狀態,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並不是智慧。電腦能夠隨時調度出千萬知識信息,但電腦並不是一個智慧的人腦。對於人來講,智慧不取決於他裏面的有,而取決於他裏面的空。當他裏面空的部分越多,他運用知識的空間和能力就越大,猶如電腦的硬盤和內存裏空白越多,它的運行速度就越快一樣。教育你的小孩,給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滿。如果你把他的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它那裏面的空就成為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裏面的空。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

5、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着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

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為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覺者沒有教育的概念,因為他們不需要教育。老子從未提倡過教育,因為他處在了道的源頭。

萬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給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説,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我們對教育應持什麼態度?將它的意義下降到最低。沒有人需要教育,他們需要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