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5篇

兒童讀物 閱讀(2.12W)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幼兒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5篇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

在和孩子們教育相處時,民主、平等的氛圍越濃,越能享受到教育的快樂。教育的契機蘊藏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只有更好地完善自己,真正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就能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真正的尊重!

有一次開始上課前,我拿了一疊書本,準備發給小朋友閱讀。當他們翻開書閱讀時,我發現自己拿錯了。我嘀咕道:“哎呀!拿錯了,應該是拿‘三號’本”。我的嘀咕給一個孩子聽到了,他喊起來:“老師拿錯了,老師拿錯了……”。其他孩子都以驚奇的眼神盯著我,好象我範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我只好尷尬地向孩子們道歉:“對不起,老師沒有看清楚,拿了本‘一號’本,現在你們把書收上來好嗎?我們換一本。”在收書時,我聽到一個孩子說:“老師也會錯呀?”我等孩子們收好書,就問他們:“老師不會有錯嗎?”孩子們都回答:“是!”原來他們這麼崇拜老師,我接著說:“老師也有做錯的時候,剛才是個小錯誤,你們能原諒我嗎?”孩子們都說:“能”。我又說:“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努力不做錯事情,好嗎?”我聽到了響亮的回答,這堂課就在一片輕鬆愉快中開始了。

作為一名老師,要勇於承認自己在教學中的各種錯誤和失誤!老師與孩子心與心的溝通,一定會感受到向孩子道歉也是一種幸福。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2

五月是一個比較忙碌又開心的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小朋友都比較辛苦,因為這個月,

我們要迎接六一兒童節文藝而排練節目。我們班就排練一個舞蹈。記得有一次,我們剛剛排練節目,可能是剛開始排節目,小朋友還沒有進入狀態,排練起來就非常吃力。特別是吳楚晴小朋友,別看她平時學習優秀,學東西很快,但是跳起舞來就硬邦邦的。節拍都跳不準。那麼怎麼辦呢?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成年人所作所為的肯定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賞識和表揚。打一個不很貼切的比方,一年輕的女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個髮型,走在大街上,對周圍的眼光都很敏感,別說當面誇獎,就是一個賞識的目光,她的心裡也覺得熱乎乎的'、甜絲絲的。成人況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那麼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讚,他們往往從大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值得注意的是賞識表揚也得有一個尺度和講究原則,賞識表揚也是一把雙刃劍,一味的過度的表揚和賞識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還得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並逐步改正。毫無疑義,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準則,面對孩子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方面面,我們不能以“還斜為託詞而聽之任之,也不能像對待明白事理的成人一樣而傷了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備而改過是比較難。

我就想到一個辦法,讓跳舞跳的好的小朋友的盧銅欣來教她跳,而且又適時的時候給她一點掌聲,鼓勵。幾天下來吳楚晴取得很好的成績。所以,榮譽不是屬於一個人,而是幾個人的共同努力。看著我們班的舞蹈越來越順利,心裡真的很開心。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3

孩子們在離園前看了“密室大挑戰”,是教幼兒動一動身體的節目,孩子們很感興趣,“動一動”的慾望越發強烈。離園的幼兒都陸續被家長接走了。只餘下了美術班的幼兒,他們顯然受了“動一動”節目的影響,不能安靜下來,我想這是孩子的特點,就讓他們再開心一會兒吧。幾分鐘後,該送他們去美術班學畫畫了。我帶隊,八個孩子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飛到我身邊,整好隊,他們還是不能平靜下來,往樓道里走,他們更是開心,無顧忌地跺起腳來!“咚咚咚”的,聲音很吵。我說:“咱們不跺腳了,安靜地走!”一兩名幼兒聽了我的話,多數幼兒還是嘴上吵著,跺著腳。我想,這樣的狀態和情緒不利於他們美術的學習,還有可能進教室後影響到其他幼兒。我就用命令的口吻說:“都不許跺腳了!”幾個男孩的`情緒還比較高漲,我的命令效果不明顯。

我忽然想到最近教孩子們的一首歌《小鼓響咚咚》,在課上我們還進行表演唱,效果很好。於是我一邊做動作一邊唱:“哎呦呦,這不行!然後更小聲地唱:“妹妹睡在小床中,”逐漸用更輕地聲音唱:“我說小鼓別響了。”他們特別小聲地附和我:“小鼓說聲懂、懂、懂”他們唱的時候聲音很小,而且走路變得躡手躡腳的,就像小花貓一樣。哈哈!目的達到了。到教室了,孩子們輕聲的和我說:“馬老師再見,看到他們如此懂事,我很高興!

幼兒在被高漲的情緒包圍時很難一下子平靜下來,用強制手段不是好辦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教師在幼兒情緒難以控制時,也容易使自己的情緒同樣高漲,不易自控,容易衝動,這時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平時什麼情況下幼兒能平復情緒,穩定情緒,及時進行調整、應用以取得雙贏效果。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4

美美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很漂亮一看就知道不便宜,大家都誇她。第二天,麗麗竟然也穿了一件一樣的。我感到很驚奇,因為麗麗的家境並不好,爸爸媽媽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按常理來說,他的.父母是不會給他買這麼貴的衣服的。所以放學後我便打電話問了一下。結果令我很震驚。麗麗竟然哭著喊著要買不買就不去上學了,父母沒辦法只好給她買了。其實我也是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裡,父母的艱辛我深有體會,所以從小我就不亂買東西。今天莉莉的例子給了我很大的震驚。

面對孩子的攀比,家長們往往很無奈,我認為,這主要是這些家長成長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沒有過類似的攀比經驗,面臨的個新問題;同時,他們沒能對孩子的攀比意識或行為做到正確歸因。其實孩子們的攀比也許是一種“從眾”心理,父母要及時認清,防止孩子這種心理的繼續“惡化”。

在時代發展迅速的今天,也許誰都有攀比心理。到我們仍應該努力改變,為孩子們做一個良好的榜樣,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5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6

最近,我們幼兒園組織了一次主題為“我們的朋友多”活動,目的在於探索和培養幼兒的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的社會情感。

當老師講明本班內的孩子可以隨意到別的班級去時,孩子們個個像一隻只剛剛放飛的`小鳥說個不停、笑個不停、問個不停。“我們到別的班內可以玩玩具嗎?我們到別的班級可以看圖書嗎?……”他們猜著、想著走出活動室。大班小朋友主動給小班小朋友講故事,小班小朋友給中班小朋友玩玩具……。小主人熱情地接待,一會兒之間小朋友們就溝通熟悉併成了好朋友,耳邊圍繞著孩子們那稚嫩的話語和陣陣銀鈴般的歡笑聲,他們在盡情的玩耍、探索著……

活動給我的啟示很大,今後我們應樹立大的教育觀,形成開放式的教育思想,創造一切機會,使孩子們在愉快、自主的活動中學會交往、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樹立責任感,為幼兒的交往合作創造一個適宜的空間。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7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小寧,他長得很漂亮,也很討老師的喜歡,就是有一個缺點——少言寡語的。

這天,孩子們陸陸續續地都回家了,留下了小寧和亮亮,我拿出了自己喜歡的零食說:“我餓了,我要吃好吃的了,你們要吃嗎?”亮亮小朋友還沒等我說完就要從我的`手裡那吃的了,而寧寧小朋友在一旁站著不動,瞪著眼睛看著我手裡的零食,我又問“寧寧要吃嗎?”他沒有表情低下頭,默默地點點了頭。我裝傻到:“你到底吃不吃啊?”她用低的近乎我聽不到的聲音說:“要吃”“哦!要吃啊!快給你吃吧!”我誇張的口氣也感染了她,他嘀咕了一句“謝謝老師”

我一陣歡喜,便和她交談起來,他終於說話了,“我也喜歡看吃餅乾”並且臉上有了笑容,我又連續和她說了好久的話,聊了好多的問題,聊著聊著他家人來接她走了,他大聲的和我道別走了。

我想每個孩子都會很開朗,只是要有一個環境,一個和家一樣的環境!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8

放學的時候,寶寶突然在校門口跌倒了,我飛快的跑過去,把他扶起來。我突然發現竟然沒人去幫助她,這時我知道了孩子們對助人這個概念是很模糊的。在他們的世界裡,也許在他們的世界裡別人幫助她好像是理所當然,讓他幫助別人卻很難。

第二天,我問孩子們曾經幫助過誰,大家都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這是寶寶突然說:“我們很小不需要幫助別人。”我立即否認離他的'觀點。

也許孩子們真的還很小,但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不應該拿自己還小為藉口。那天我讓他們明白了幫助他人的重要性,也讓他們知道了幫助他人的快樂。他們也很高興的答應我以後會經常幫助他人。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愛默生也曾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助人的習慣要從小養成,這樣也會對孩子的未來有所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多多教導孩子,考到別人有困難我們要伸出援手。爭做文明接班人。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9

1.破壞性的批評

當一個孩子一件事沒做好,家長進行破壞性的批評,因為做錯一件事,導致對人的否定,會使孩子覺得太痛苦了。他會發現負責任等於痛苦。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他的潛意識裡,負責任等於痛苦,那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丈夫;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她的潛意識中,負責任等於痛苦,那麼她怎麼能照顧好她的孩子!破壞性的批評導致這些惡果,一切取決於你給孩子的神經連結。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曾對父母的批評是否對孩子成長有所影響進行了研究。他舉出了一些使孩子產生痛苦連結和破壞性的話語:

使用難聽的字眼——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廢物!

侮辱——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跟你爹一樣!

責難——叫你不要做,你還要做,真是不可救藥!

壓制——不要強詞奪理,我不會聽你狡辯!

強迫——我說不行就不行!還敢頂嘴!

威脅——你再不學好,媽媽就不愛你了!滾出去!

央求——我求你看一會英語吧,兒子!

賄賂——只要你這次考100分,我就給你100塊零花錢。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後還要做大事,做夢去吧!

這些詞語是那些熱心的家長經常用的話。這樣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會把事情弄僵,更會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放大,致於不可救藥。

2.過分嚴厲,使孩子不敢負責,怕失敗,怕懲罰

當我們過分嚴厲,並且出了錯誤後對孩子進行各種懲罰。

“你必須把車開出去,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這次理必須考90分以上,否則就別再進這個家!”

“你要是考不上大學,媽媽就不活了!”

最後,當我們過分嚴厲,孩子不敢負責任了,因為他感覺負不起責任。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0

今天小朋友學習“排隊等候”這一課,在講這一節課時,也許大部分老師看到這個課名時,認為就是告訴小朋友要遵循公共秩序,在公共場合,人多時,要排隊等候。但是,老師不但講了這些,還在最後常人都以為課結束時,又提了一個問題:“小朋友們,我們為什麼要排隊呢?”“因為會出安全事故。”一個小男孩搶答。老師和孩子的一問一答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從教學方法上來說,趙老師不僅讓孩子知道人多要排隊,還告訴孩子為什麼會要排隊,只有孩子知道了不排隊的危害,孩子才能更自覺的排隊,排好隊,或者告訴周圍的何時需要排隊。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注意安全必須從最細小的細節開始。在幼兒園孩子吃飯,上廁所,上下樓梯等都需要排隊,為了更安全,幼兒園還要求孩子與孩子之間保持安全距離(約一米),這更是一個細微之處,為孩子的安全提供了一個更有力地保障。

這些都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孩子們的安全時刻要牢記心中,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是否安全,每一項活動都要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安全事故,及時想到一些應對措施。“孩子的`安全第一,眼睛不要離開孩子!”這句話我再一次有感而想。孩子們在園裡的一舉一動都隱藏著安全隱患,關鍵是老師是如何教導的,如何把安全理念落實到她們的教學中,如何給孩子們做的好示範。只有老師把安全的理念根植到她們的心中,落實到行動中,孩子們才能過真正的感受到,才能真正地也把安全的理念根植到自己的心中。這樣,他們才能從小養成注意安全的好習慣。其實,在幼兒園裡無論是孩子吃飯,喝水,玩耍,大小便都應該注意從細節規範他們的行為,這樣才能防範於未然,讓孩子不僅在幼兒園安全成長,在幼兒園外也能注意自己的安全。例如:孩子吃飯一定要雙手端碗,正陽才能保證飯不撒;孩子玩耍不能相互打鬧,在玩滑滑梯時不能臉朝下往下滑或者從滑滑梯出口往上跑;孩子睡覺時,不能趴下睡覺,這樣容易窒息等等。這些都是一些細小的細節,孩子在園外一樣也會遇到,因此,不僅要保證孩子在幼兒園做到這些保證安全,在幼兒園外邊也一定要做到這些保證安全。

就我個人而言,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不但要教給孩子一些注意事項,更要教給孩子不這樣做的危害,從心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並且把這種理念根值她們的心中。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跟著孩子,只有把安全理念根植他們心中,他們方能時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更好地健康成長每一天。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1

“不跟你玩了!”這句出自一位小朋友之口的氣話,給我上了一節深刻而生動的教育課。

一天,一初興奮地告訴我,他學會跳繩,並驕傲地問我:“徐老師,你會跳嗎?”“我當然會了!”“那咱倆一起來比賽!”於是,在活動區裡,我倆“廝殺”起來,許多孩子看到後,都好奇地圍攏過來,很想看一看到底誰勝誰負。

第一回合,我輕而易舉地贏了。第二回合,我以教師地姿態指點了他幾招,並且宣告不許耍賴皮,最後還是我贏了。在一旁觀看地孩子們一齊拍手誇讚:“徐老師太榜了!”“徐老師真聰明!”聽到這些誇讚的話,我竟有些飄飄然了,“一初,我們再來一場。”一初甩下繩,看了我一眼,頭也不回地走了。“玩得好好的怎麼走了。”我走上前去拉住他說:“接著玩吧!”他使勁地甩掉我的手:“不跟你玩了!”我一愣,一股失落感湧上心頭,這是怎麼了?

音樂響起,該組織其他活動了,孩子們迅速地收拾著活動地材料,然後上廁所、喝水......我兩眼不時瞟一眼正在喝水地一出初,每當要與他目光相接時,他馬上轉移視線,看也不看我。看起來小傢伙真是生我的氣了!

午睡時,我坐在桌邊反省自己的行為,我究竟什麼地方做錯了呢?活動區跳繩的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驀地,我終於明白了,自己怎麼那麼糊塗,光顧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竟絲毫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與自尊!怪不得小傢伙不跟我玩了呢。如果一除是一個膽續內向的孩子,他不用“我不跟你玩了”來表示不滿,我還能發現自己工作張的疏忽嗎?也許孩子剛剛建立起的一點兒自信因為我的一時高興而被“扼殺”了。

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會幼兒某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幼兒樹立自信,使他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尤其是對於一個剛剛學會某種知識技能的幼兒來講,來自老師的鼓勵與肯定顯得更為重要了。而我恰恰忽略了一初剛學會新本領急於表現,想得到老師表揚的心理,光顧自己高興卻傷害了他。我本應當抓住這次機會,給幼兒創造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請一初當“小老師”,把自己所學的本領交給其他小朋友,這樣既能增進他對跳繩的學習興趣,增強他的自信心,又能以點帶面,激發更多孩子學習的興趣,而我卻偏偏失去這次機會。

由此我越發體會到走入幼兒的世界去是多麼的重要!它不應僅僅是掛在嘴上的一句漂亮的口號,而更需要老師實實在在地從孩子地角度考慮問題,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放在首位。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2

有些家長總怕自己年幼的孩子吃不好、吃不飽、營養不良,就根據書本上人體每天需要多少克食物、多少卡熱量等醫學檢測指標,“填鴨式”地喂孩子。每當孩子不肯多吃的時候,總是“媽媽哄,奶奶騙,爸爸壓,爺爺勸”,“齊心協力”地讓孩子把飯嚥下去。這種強迫進食的做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弊無益的。

人不是機器。由於複雜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孩子同大人一樣,不可能每頓飯胃口都很好。有時孩子吃得少一些,只要沒有其它毛病,大人就不必擔憂。讓孩子有點兒它主權,餓的時候多吃,不太餓的時候就少吃,隨便一些,以保持愉快的心境。否則,強迫孩子進食,還會使孩子產生拒食心理。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時間長了還會引起潰瘍病。

常常也會有這樣的假象,孩子表面拒食了,其實飯前已“化整為零”,用糖果、點心等打了“埋伏”。這類食物容易壓低就餐時的食慾,最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要讓孩子隨便取食,而飯後可讓孩子吃一些,以補足食量。另外,家長在飯桌上最好不要“包辦代替”,應讓孩子自己取食、進食;培養自己能力和生活技能,而且順應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得香,發育得好 。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3

一次吃完餐點後,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我怕正在玩奔跑遊戲的幼兒出以外。我想到組織幼兒玩“網魚”的遊戲。由於這個遊戲幼兒已經比較熟悉,剛玩一會兒,他們就有點不想玩了。怎麼辦呢?我想了一下,然後一邊模仿螃蟹的動作漫漫走過去,一邊嘴裡唸到:“網,網,網,網螃蟹,網到了一隻大螃蟹。”並在說到最後一個“蟹”字時,有意被“網”網住了。幼兒被我的身體動作和改編之後的兒歌吸引了,他們跟在我後面像模像樣地學起了螃蟹走。唸了幾遍後,我啟發幼兒:“除了網魚、網螃蟹,還能望什麼?”幼兒們想到了許多,如:“網蝦!”“網海龜!”“網鯊魚!”我又說:“我和祥宇做網,我說網什麼,你們就用動作表現出來,並從我們的網下經過,讓我們比比,看是你們的本領大,還是我們網本領大。”在一番引導之後,幼兒的遊戲慾望又變得強烈起來了。

蒙臺梭利說過:老師要跟隨孩子。就是說讓老師的要求合上孩子的節奏,讓老師跟著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並且快速收索到孩子最近發展區,是孩子得到真正的發展。從這件事中讓我體會到了“蒙臺梭利”話的含義,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適時地調整,孩子的表現會大不一樣。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4

昨天我班的佳佳沒來幼兒園,今天早上我在盥洗室裡碰到了她。她正和寶寶一起洗手,我問佳佳:“你昨天怎麼沒來幼兒園啊?”佳佳特意走到我的面前,悄悄地告訴我說:“我媽媽說我發育了。”寶寶聽見了,很好奇地問佳佳:“你剛才跟老師說什麼?”佳佳有點不好意思地走到寶寶的面前說:“我媽媽說我發育了。”也許是寶寶沒聽清楚,又問了一句:“你說什麼?”佳佳又輕輕地重複了一遍。似乎寶寶還是沒有聽清楚,她反問說:“你懷孕啦?”這一句懷孕說得很溜,一點也沒有不自在,或者不好意思。

看來,對於孩子來說,這句懷孕很正常,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就像你吃飯啦那樣自然。

此情此景也引發了我的深思,現在的孩子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生理或者語言、智力等方面都會得到較先前的`孩子發育得更早。但是,心理的發展卻不能拔苗助長,心理的發展必須通過孩子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完成的。這種體驗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生活經歷,這種生活經歷是需要成長的時間的,他不可能人為的完成,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需要對孩子的這種發展中的不平衡進行調控,使其達到均衡發展、合理發展。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5

一次去超市,給兒子買了一盒浸泡型的番茄蛋花湯,第一次喝成品菜湯的兒子三口兩口喝了個精光,喝完後說:“媽媽,這個湯太好喝了,可惜我忘了讓你也嚐嚐。”平時兒子吃東西,都會先讓家人品嚐,雖然我們不捨得,但他有那份心我們心裡挺高興。

可今天禁不住第一次和香氣的誘惑,竟然忘了,我想忘了就忘了吧,反正是第一次,以後想著就行了。可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兒子忘了讓我們品嚐的'次數多了,開始邁入吃獨食的門檻。為了糾正孩子剛形成吃獨食的習慣,我與家人商量以後孩子吃東西,大人必須品嚐,不能因為東西少或貴就不捨得吃。

後來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糾正了吃獨食的毛病,兒子從此以後不再吃獨食,學會了分享。幸虧我們發現的早,鄰里都誇我有一個懂事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