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教育>兒童讀物>

教育敘事隨筆15篇

兒童讀物 閱讀(1.46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敘事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敘事隨筆15篇

教育敘事隨筆1

前段時間曾經思考了"影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今天就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不成熟的幾點建議: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幼兒語言的源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豐富幼兒語言內容的根本。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周圍的人與物,為幼兒提供說話的材料,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如班級裡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組織幼兒自制玩具和教師去探病,並對生病的幼兒講幾句話。有了這種生活經驗後,幼兒談起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事就不會無話可講了。

2、培養幼兒說話的興趣

在成人中,有的人生活經驗很豐富,但不善於表達,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顯然,幼兒階段,培養幼兒語言興趣是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前提。語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兒對之產生興趣,必須將語言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相結合。如:幼兒對老師委派的人物很感興趣,可委派幼兒去ⅹⅹ老師處借音樂磁帶,幼兒為了得到老師的好感,會盡量把誰要向誰借什麼東西表達清楚。多次獨立交往,會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

3、創設幼兒說話的機會

在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對語言產生一定的興趣後,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有利於說話的環境。首先對膽怯的幼兒,要為其消除心理障礙,教師要與其親近,讓幼兒感到幼兒園和家庭一樣自由自在。這樣,幼兒就會敢說話。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此外,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有著強烈的表達慾望,利用幼兒這一心理,教師可用新穎的玩具請幼兒講段話,如,飛進教師的小鳥,一陣雷雨,天空中漂浮的雲朵等都可成為誘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材料。

4、改進語言教育方法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互動作用,充分發揮幼兒語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適當增加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讓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處於積極狀態,鼓勵幼兒用多種語言形式表達同一內容。

幼兒教育隨筆(四):超市遊戲的收穫

上星期,大潤發超市開張了,超市裡擺滿了很多物品,很多孩子走進了超市購物,一下子超市裡擠滿了人,大家都想購物,以至遊戲中出現了"搶購"的現象,子薄和元濤為了一袋王子餅乾兩人搶了起來,孫若涵由於一次性拿了過多的物品,在擁擠的過程中物品掉了一地,徐少航人來瘋似地在超市裡跑來跑去,整個超市看起來亂糟糟的。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及時介入遊戲,告訴孩子們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商品,在超市中要注意保持有序,不能亂跑,同時也要保管好自己購買的商品。這時超市裡才恢復了平靜。

分析:超市剛開張,物品很多,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孩子購物的慾望,但由於超市裡同類商品少,就導致顧客為了某種商品而爭搶。在超市裡我們制定的規則由於不具體,幼兒所獲得的經驗也僅僅是平時生活中與父母在超市購物的經驗,因此在遊戲時孩子由於經驗和規則意識不明確,出現的爭搶,購物過多、亂跑等現象。

策略:

1、在超市裡多增加一些同類的商品,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們由於喜歡而爭搶同一類商品。

2、教師和孩子一起討論超市的遊戲規則,教師將遊戲規則畫出來,貼在超市裡,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教育敘事隨筆2

今天上午第二節,學校組織聽我的課,上完後,我自己知道失敗了,因為教學任務沒完成,40分鐘只完成了我教學設計的一半,重難點剛出來,就下課了。我自己知道我時間沒把握好,前面耽誤時間太多,原因有:一是我看學生課上沒反應,以前學生學的知識不紮實,基礎薄弱,本來很快就能進行完的,但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會,怎麼能往下進行呢?所以我花了時間在複習上,哎,反思一下,學生沒沒反應的原因,和我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有關;二是我重複的話太多,太羅嗦,本來一句話就好,我生怕他們沒聽明白反覆的說,數學講究一個說話嚴謹,能少說的就少說,能不說的就不說,一句廢話都不能有,我正好相反,我還要修煉啊。下面是我總結的我師父和其他聽課老師給我的建議,我收穫很大,本來我苦思冥想的問題,經他們一指點,我豁然開朗。在這裡,希望能和老師們分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課堂時間要把握好。複習匯入環節,新授階段,鞏固練習階段,拓展延伸階段。把時間用在解決重難點上,也就是新授環節。

2.數學課堂,老師用語要嚴謹準確。老師說話要完整,不要說太多半截話。特別是一定要提醒學生回答問題也要完整。最高境界就是這個課堂感覺少說哪一句就不行。

3.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課本上的主題圖可能設計的不是很合理,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用教材提供的資訊。總之,一個目的,怎麼讓學生更清晰明瞭的獲得有用資訊,就怎麼設計。

4.課堂上,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要及時評價。回答的好的`,及時鼓勵,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5.要合理的利用多媒體,適時的用。不需要用就能解決的儘量不用,如果用了效果更好的就用,總之讓多媒體起到為課堂服務,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浪費時間的累贅。

先總結這些吧,呵呵,非常感謝我學校的領導老師們,給我的建議和幫助。以後的路還很長,我會好好反思一下我的課堂,結合我的課堂吸取有益的經驗,修改教案,爭取天天進步,我相信,我會慢慢成長。加油啊!

教育敘事隨筆3

所謂“數感”,就是對數學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從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具體地表現在對日常生活中的數和運算有敏銳的感受力,有意識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客觀事物的數量關係、資料特徵和空間形式,善於捕捉一般題中潛在的數學特徵。那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我認為,應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情入手進行數學教學,從而建立良好的數感。具體做法如下:

一、結合生活——體驗數感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數感,從室內擴充套件到室外,校內延伸到社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的問題,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項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例如教學克、千克的認識時,讓學生尋找並掂量1克與1千克的物體,尋找哪些物體分別用“克”、“千克”作單位。像一分硬幣重1克,4粒黃豆大約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藥片、黃金等細小物品用“克”作單位,體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單位;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可通過讓學生到操場上跑跑、測則、量量,讓學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離,在春遊、秋遊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可讓學生說出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數字及其作用。如,你今年幾歲?班級號是多少?你的鞋號是多少?火警電話號碼是多少?急救中心電話號碼是多少?……這些資料、單位都來自於生活實際,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這種“親數學”行為,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的含義,建立良好的數感。

二、定量刻畫——建立數感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科學。它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勵學生嘗試用數字去刻畫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狀態,並從中進一步認識定量刻畫事物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全面發展。如可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的遊戲活動:多媒體出示彩電、冰箱、空調等,讓學生猜測他們的價格:(生1:冰箱價值20xx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600元。生2:低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50元。生2:低了。生1:1780元。生2:正確。)如此猜數遊戲,既鍛鍊了學生在結合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的比較的本領,又滲透了用“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這樣的交流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在體會數的大小的同時,還能學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三、調查實踐——強化數感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繼而確立應用數學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數感的重要條件。鑑於此,教學就打破從概念到概念,從課堂到課堂的數學應用僵局,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決生活問題,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數感的體驗。如:教學“簡單的統計資料分類整理”後,有位教師這樣組織:1、呈現問題:學校舉行球類體育比賽,在高年級組織什麼比賽比較受歡迎?2、蒐集資料:以你們班作為高年級學生的代表,調查瞭解你們喜愛什麼球類活動,資料記入原始記錄表。學號 喜愛專案 學號 喜愛專案 學號 喜愛專案3、分類整理:從原始資料表中,不容易看出同學喜愛專案的情況,需要將這些資料分類整理。4、作出決策:同學們喜愛哪幾種球類活動?每種活動有多少同學參加?你估計,在高年級組織什麼球類比賽較受歡迎?通過這樣的活動,反數感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絡,在一個個完整的統計過程中學習知識,一次又一次地經歷或瞭解資料處理的全過程,使學生深刻體會了統計思想,領悟了統計方法,也在調查實踐中強化了學生的數感。

四、解決問題——昇華數感數感說到底是一種心智技能,如果說支作技能主要靠肌肉運動,表現於外部行動,那麼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識活動,它存在於人的頭腦之中,有良好數感的人在需要數感發揮作用的時候,它便會自然出現,彷彿不需要人有意識的探索一般,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現實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建立數感。例如:在學習了“24時計時法”後,有位老師設制瞭如下題目:(1)再現改寫成24時計時法後的電視節目時間表。7:30 金色年華9:00 動畫城……13:00 兒童英語19:04 小鬼當家19:30 陽光劇院21:00 電視新聞(2)選擇:①《小鬼當家》節目最多可以播放多少時間?a、20分鐘 b、30分鐘 c、26分鐘②從《動畫城》節目開始到《陽光劇院》節目開始經過了多少時間?a、12小時 b、10小時30分 c、10小時10分③星期六,小明7:30起床,他想準備收看《金色年華》節目,最多還有多少時間?④起床後,小明必須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臉(5分鐘)、燒早飯(10分鐘)、聽早新聞(10分鐘)、小明能準時收看《金色年華》節目嗎?你能不能替小明想個辦法?

生1:不能準時看,因為完成這些事要25分鐘。生2:電視裡要播放廣告,小明有可能準時收看。生3:萬一沒有廣告呢?我想可以在燒早飯時刷牙、洗臉,這樣節約了5分鐘,小明就能準時收看了。生4:可以在燒早飯的同時聽早新聞。生5:可以邊燒早飯,邊聽早新聞、邊刷牙洗臉。……如此教學,把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不僅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世界。而且使學生在開放的資訊中不斷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總之,數感的形成不是通過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教學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時間逐步培養。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從而使生活成為學習數學,建立良好數感的突破口。

記得以前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一課時,我用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容器進行演示,接著於引導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從學生的“誤”和“悟”中推出“圓錐體的體積等於也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從而得出v= sh.這節課可謂是實踐性,探究性突出的一堂“完整”課。可是課後反思時,我不再這樣認為,因為課上的一個細節後來給我很深的震撼。

在操作實驗時,一個“小調皮”站起來說:“教師,可以把圓錐體的容器裝滿沙子封好後放入裝有水的長方形水槽裡,看到水上升的體積,就是圓錐的體積。”老師因忙於演示操作,說“你別打岔,好好看老師是怎樣操作的。”這位同學不高興地坐下了。課後一想,這其實打破了一個小孩的夢想,泯滅了一個孩子的創新火花。

當我再一次上這節內容時,就有意將教學引向更開放的境界,學生在快樂的氛圍裡,積極發現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思維十分開闊,有的提出用橡皮泥捏圓柱和圓錐,然後稱重量,有的用裝在兩個容器內水的重量,體積(量杯量)進行測試,還有把圓錐放入等底、等高的圓柱裡,往剩餘空間填沙,當然還有前面“小調皮”的方法……

課尾,我還特地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大土豆,讓學生合作想辦法測出體積同學們想出了十多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給學生創造豐富的`想象的意境,激發了學生“我要創造”的熱情。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真正的放飛。

沐浴著生命活力的今日課堂,我們切莫給學生加上禁錮其潛能發揮的罩子,毀不可怕學生“節外生枝”,為了自己教學的“好引導”而壓抑學生“超越”的創新,而且 讓學生的思維能自由的飛翔。

做好後進生轉化,是廣大教師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時又成了人們喊的口號。在一個班級真正能讓一兩名學生後進轉先進絕非易事。需要教師認真的觀察、分析、座談、鼓勵付出常人難以付出的勞動。而後進生轉化工作應從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級,天真的孩子們如同一張張白紙。如何在一張張白紙上繪製他們喜歡的顏色、書寫輝煌。記得在開學不久,一名女同學悄悄的告訴我:某某同學讓我給她明天請假就說她病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孩子要逃學。悄悄的找到她問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說:“我笨,啥都不會。明天不想來了。”聽後我為之震驚,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就承認自己笨,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想要逃學,祖國的花朵還沒有開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辦?一種強烈的教師責任感驅使著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從最後一桌調到了第一桌,從此這個孩子成了我特殊關注的物件,上課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找其座談、到家家訪。總結出學困原因如下。

1、學前基礎差。部分學生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能口 算,而她五以內的加減法數手指都困難。

2、上課不聽講。傾聽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課堂上讓學生看黑板,大多數學生抬起了頭。提高聲音再說一遍看黑板,還有幾個人沒反應。用教鞭敲一下桌子,會把他們嚇一跳,不知幹什麼?

3、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丟三落四。上學前不檢查書包,書本無序排放,用時找不到。上課愛搞小動作。自習課不知自己該幹什麼,沒主見。膽小,不會的從來不問。

4、父母不在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業。

找到了病根就要對症下藥,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孩子的臉上有笑容了,課堂中善於表達了。見到師長主動打招呼,課下和同學們玩的很開心。成績從原來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許不是那名同學悄悄告訴我我真的要誤人子弟。孩子是無辜的,教師更應該多一些愛心。

教育敘事隨筆4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在於它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和熱情,點燃起學生探究智慧的火花,開啟學生思想智慧的閘門,讓學生充滿靈氣的大腦和充滿創造的雙手充分活動起來。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造,在生活中融入集體。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講一下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圍繞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讓每位學生不再孤獨。

在上學期開學不久,我發現我們七(1)班上有幾個成績差的同學,如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由於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由於其父母不在家,他們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誇獎,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行為能力產生懷疑,兼之與同學發生衝突受了同學欺負感到委屈又不願向老師報告,無法得到解脫而埋藏在心裡。於是性格變得更加內向、孤僻、自卑,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加之,父母不在家,他們長期無人管理約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們回一直在差生隊伍裡徘徊,走不出來的。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便開始對他們加強教育。其教育過程敘事如下:

(1)平時多關注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他們帶來的溫暖。例如,下課後詢問他們能否聽懂課;對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父母不在家他們能不能按時吃上飯;天氣冷了有沒有厚衣服穿;言語間流露出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關心。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懷後,甚是感動,在以後的課堂上,聽課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走神了,作業也能按時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認真。

(2)課餘時間我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意識到孤僻的性格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無益處,並鼓勵他們嘗試主動與他人溝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體的生活中去。並且,我還注意幫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動力。

(3)由於他們底子差,平時上課很難聽懂課,儘管他們課後很用心學習,但學習成績仍不見提高。於是,我就在課餘時間給他們輔導功課,因為我不但是他們的數學教師,還是他們的班主任,所以給他們輔導功課時,我不但輔導他們的數學知識,後來只要他們沒學會的,我都給他們輔導(除外語我不會例外),把他們不懂得知識補上來,漸漸地,我發現他們上課時,竟能舉手並正確的回答問題了。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得到飛速的提高,名次基本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韓笑同學,竟然名列前茅,這種結果遠遠高出我們共同制定的爭取及格的學習目標,更加激勵著我們繼續努力奮鬥。

然而在七年級下學期,我發現他們幾位同學,每次討論幾何題時總是不積極參與,在下面獨自做作業、看書,既不參加討論,也不發表個人見解。學校大型集會、運動會等,他們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課。於是,我找他們談話,他們說:“升入重點高中只看成績,只有認真讀書才有出路,幹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事耽誤時間。”還說“參加活動就是浪費時間”。

我想:這是長期應試教育效應的餘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形成了“離群心理。”導致興趣狹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這樣的人,學科成績再好也只是書呆子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可能成為“有知識、無品德的危險品”。

教育敘事隨筆5

有些孩子對好玩的東西喜歡自己獨佔,不願意讓別的小朋友玩,或自己想玩別人的好東西時,不管別人是否願意,強行搶奪。有些孩子因為玩具沒搶到,採取打人、咬人的.方法解決,這些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行成霸道。蠻橫的毛病。

針對孩子的上述不良行為,我採取不放任,也不急於去責備訓斥的教育態度,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會輪流玩的習慣,學會等待,這天我安排小朋友去看書,樂樂先拿到一本書正當他想看,坤寶過來搶,兩人爭吵起來,我立刻走了過去,親切的問道:"這本書很好看對嗎?"他們倆同時點點頭,我又說:"好看的書,大家都想看,但書只有一本。怎麼辦呢?"其中另外一個孩子說道:"可以一起看!"就這樣兩個人笑著一起看起書來了

教育敘事隨筆6

自信心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一個自信十足的人,能順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在現代社會中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群遠比缺乏自信的人群成功的概率要高的多,對於兒童來說從小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將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而美術學科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有著其他學科無法的優勢。

在美術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缺乏自信。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怎樣讓你的學生真正的獲得自信,愛上你的美術課呢?除了在平時處處播撒暖人的`話語、露出會心的微笑、投去讚許的眼神,更重要的是,你的美術課能讓孩子們喜歡。 在一節學做賀卡的課上,我讓學生在親手做的賀卡上寫上給父母的祝詞,回家送給他們。一下課一個小男孩兒害羞的跑到我的面前,把他親手製作的賀卡遞到我的手上,神祕的說:“等會兒再看”微笑著跑遠了。當我開啟那張他親手繪製的賀卡時,一串大大小小的字映入我的眼簾“張老師,您好。我很喜歡你。謝謝你讓我喜歡美術。請回信。”雖然這張賀卡做的很粗糙,畫的也不是非常的精美,但卻是我收到的最漂亮的賀卡。

於是我回去也做了一張賀卡,寫了一些鼓勵他的話,當作回信送給了他。事後與他的班主任隨意聊天時瞭解到他拿著我的回信看了三天,學習也比以前更努力了。

這不禁使我回想起了這個靦腆的小男孩兒剛入學時的樣子。在第一節繪畫課上,同學都開心地在畫畫。他卻拿著筆不敢畫,我走到他旁邊,用手輕撫著他的頭:“小朋友,你怎麼不畫畫?”我問,他說:“我畫不好”,“會寫你的名字嗎?寫出來讓老師看看。”他慢慢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名字。“你寫得字很漂亮,會畫圓形嗎?”我邊鼓勵邊引導,他又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形,我問他這個圓形像什麼?他說像太陽,我啟發他把圓形添畫成太陽後又因勢利導:你還會畫什麼形狀?他又畫出了三角形、方形等,在我的耐心啟發下,他把各種形狀都添畫了出來。

由於過分膽怯缺乏自信,使得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很少聽到他的聲音。於是在美術課上我經常製造機會請他回答問題。當我給予他回答的肯定“說的真棒”時,他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在小組合作製作手工時我也請他做臨時小組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輔導和鼓勵,讓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慢慢消除了膽怯害怕的心理,克服了他不敢下筆畫畫,不敢大膽發言的心理障礙。現在這個小男孩兒已經喜歡上畫畫了,也就有了開頭的那幕。

在教育的長河中,我們伸手可觸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只有把握住每一個細節,我們教育的田野,才會蓬勃著碧綠的春意,喧騰著生活的甜蜜,流淌著生命的魅力。只要我們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收穫得將是一張張笑臉。

教育敘事隨筆7

作為新的老師總會想到這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五環節學習法”的習慣,充分利用整塊和零碎時間。開始可以手把手的教給他們如何預習和複習,幫助他們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如:小時間的利用:

1)可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高效率複習上節內容和預習本堂課要講的內容,並一定要做好檢查驗收工作,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效果最好。

2)教學生將每單元中重難點的句子和單詞歸納起來,可充分利用小時間,隨時翻看記憶,

3)為適應學生的.要求,加強學生的聽力,每週,利用課前五分鐘訓練學生的聽力以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為學生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平臺,以起到滴水石穿的效果。

教育敘事隨筆8

幼兒園分園要修花壇了,以此作為各班的種植區。在牆的拐角處堆了一堆沙子,這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了。

一天上午,我帶領孩子們到院子做課間操。孩子們一走到拐彎處,就喜歡用雙手去摸那些沙子,感覺很好玩的樣子,隊子的秩序一下子就亂了。弄得院子裡到處都是沙子,還會把沙子帶到活動室裡來,我告訴孩子們不要動沙子了,然後帶著孩子們開始做操。

課間操做結束了,又路過那堆沙子,有一個男孩呂嘉誠,只見他走到拐彎處時,蹲下身子伸出了手,好像又要弄那些沙子。我在不遠處看到了這個情景後,心裡想:我剛剛和孩子們說了,他怎麼又去動那些沙子呢?我很生氣,剛想大聲喊,讓他住手,又轉念一想,等我看看他究竟想幹什麼。只見呂嘉誠輕輕地伸出手,把那些沙堆周圍散落的沙子全用手捧起來拍在沙堆上,又站起來拍拍手,很滿意地繼續向前走去。我暗自慶幸:"幸好沒批評他,不然可就錯怪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雖然他們有時會做錯了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很多時候,孩子們是想做好事的,而我們沒有耐心地去觀察、發現,哪怕只是多等一分鐘,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從而誤解了他們。

這件小事提醒我,面對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鐘,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等待可以使一件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很多事情如果換一種方式去處理,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結果,其實在適當的時候學會等待,會給人更多思考的空間,讓人有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待可以讓一顆浮躁的心變得平靜,讓自己在平靜中學會等待。等待又是一個過程,我們可以在等待中學會觀察孩子、瞭解孩子。

學會等待,讓自己心態更平和;學會等待,讓自己心情更舒暢;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空間去創造。讓我們都學會等待吧!等待花兒靜靜地開放,仔細聆聽花開的聲音。

教育敘事隨筆9

比賽誰先吃飽飯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眼睛要看著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說還是說,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機。

這天吃飯前,我有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強強大聲說:“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說:“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裡最乾淨,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行!”大家齊聲說,於是,一場避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紅紅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教育敘事隨筆10

多一點耐心多一分喜悅湖北省丹江口市實驗國小張曉霞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經磨去了我許多的耐性,偶然在一本書上看見一篇文章,大意就是說,如果遇到讓你惱火的事,要發脾氣的時候,一定在心裡先默數“一,二,三……”我把它用進了班主任工作中,沒想到收穫的竟是意想不到的喜悅。

那是一次課間休息,我剛走進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喝口水,我們班的小班長就又來向我彙報情況了:“張老師,王又打人了……”我一聽這話,火氣“噌”的一下就躥到了胸口──又是他!這個學生可真讓我頭疼:成績一塌糊塗,貪玩,經常欺負女生,和男生打架……我已經教育過他很多次了,就是沒有改進。我氣沖沖地對小班長說:“把他叫到辦公室來!”

在等待他來辦公室的一小段時間裡,我卻無法平靜:為什麼?為什麼這孩子就是改不掉壞毛病呢?難道是我每次教訓他,讓他麻木不仁了?看我這次怎麼教訓他!突然,那個發火前默數“1,2,3,……”的辦法在腦海中閃現,我立刻在心中默默數著“1,2,3,……”,心情好像稍稍平息了一下。我的腦子裡就出現了一個新想法,今天我來換個方式對他,看看效果怎樣。

這個孩子來了,臉上還是那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王,老師想請你幫個忙,你能答應嗎?”我溫和地說。因為我已經決定換個方式對他,所以我的'情緒很平靜,倒是他一楞,看了我好一會兒,才慢慢點點頭。我接著說:“你看,快到冬天了,早上遲到的同學越來越多,可我發現你從來沒有遲到過,我想讓你在班會課上跟班上同學介紹介紹經驗,好嗎?”他一聽是這件事,馬上一副如釋重負的神情,連忙說:“行,行!”

班會課上,他聲情並茂地向同學們介紹了他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用兩個小鬧鐘催自己早起的好方法,還為大家說了這樣做的諸多好處呢!我很是驚訝。在班上,我好好表揚了他一番,我看到他的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笑容。真沒想到,曲徑通幽,我沒狠狠教訓他,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放學時,我遇到了來接他放學的奶奶,平時我是不多和他奶奶講話的,因為自從我帶這個班,每次都是他奶奶來接,我讓他奶奶叫他爸爸來,她總說自己兒子沒空。今天,我目睹了王的表現,心裡挺高興,就和他奶奶多聊了兩句,我才知道,王的爸爸和媽媽早就離婚了,都不要孩子,奶奶把他留在身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相當強,有些時候還能照顧奶奶呢!他每次搗亂,只不過是想用這樣的方法引起我的注意,讓我多關注他……我的心突然痛了起來,被愧疚和後悔佔滿了,以前,我為什麼就沒有多瞭解瞭解這個孩子呢?

後來,這個孩子成了班上表現最好的學生。經過此事,我認識到自己平日工作的不到位。僅憑表面上、課堂上,以班主任的眼光去觀察學生是不夠的,是很難清楚的瞭解學生的。要多深入學生了解,多和家長溝通,才能全面瞭解學生。是這個孩子讓我明白了,班主任工作更需要的是細緻和耐心,還有滿腔的愛心。班主任就是孩子們在學校的臨時父母,只有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當學生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總先在心中默默數著:“1,2,3……”這樣會使我們能夠冷靜地面對突發事件,會讓我們放下一種平常無法放下的心態。在默數中,我們的理智會戰勝情感;在默數中,我們會改變習以為常的傳統的教育方法;在默數中,我們會收穫欣喜和成功。

教育敘事隨筆11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母親用共產主義為我們命名,我們開創新的世界……”12月3日,嘹亮的團歌拉開了侯寨一中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的序幕。在侯寨一中團委的組織下,有130名新團員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學校團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

宣誓儀式上,團委書記付超鋒老師宣讀了新團員名單,並由老團員們給新團員頒發共青團團徽。接著,新團員們在團員代表的帶領下,舉起緊握的右拳,面對鮮紅的團旗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高昂雄渾的宣誓,表達了新團員們對共青團組織的無限嚮往和堅定信念。

宣誓完畢後,老團員和新團員的代表分別上臺講話。代表們在發言中表示,會用實際行動向團組織彙報,爭做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最後,團委書記付超鋒老師對全體新團員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團員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自覺以團員標準要求自己,勤奮學習,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多彩侯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宣誓儀式給所有團員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團員們紛紛表示:將不忘團旗下的承諾,發奮圖強,以優異的成績贏得燦爛的未來,報效祖國!

教育敘事隨筆12

體育遊戲時間,我正和孩子做“網小魚”的遊戲。孩子們扮成小魚圍著我歡樂的游來游去。可是我發現僅有嬌嬌一個人坐在自我的位置上看著我和小朋友遊戲。

嬌嬌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她膽子比較小,做事比較慢,對人不信任,總是拿著某種物品作為自我的依戀物。看得出來她也想參加我們的遊戲,可是又不敢參與進去。儘管我不停的鼓勵她遊戲,她還是不願意。怎樣辦呢?我想再多等她一會,看看她的表現。我邊和小朋友遊戲邊關注著她。當我唱到“一會上一會下,好像歡樂的小朋友”故意走到她身邊和她親近親近、和她抱一抱、對她笑一笑。孩子們也模仿我的動作,相互擁抱。嬌嬌被我們的氣氛感染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遊戲,在我的邀請下,她最終邁出了第一步和我們一齊遊戲。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抱一抱、笑一笑是讓他們接納別人最好的'方式。何況和教師的交往才短短的幾個星期。活動時她不願意參加,我沒有強求她。因為孩子的適應有快有慢。讓她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最終用自然親密的動作打動她,讓她參與遊戲,讓她邁出勇敢的第一步。看著她的提高,我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教育敘事隨筆13

還記得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時,我們班有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上課從來不聽講,只要你一不留神,他就會從你的眼皮底下溜向桌底,點他名,他就立即起身,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一轉身,他又會前後搗亂,真是令人頭疼。課後作業從未完成過,父母外出打工,他缺少愛的關懷,缺少家庭教養,所以屬於那種軟硬不吃的那一種。被全校老師定位“頭號搗蛋”。最令我頭疼的是,全校跑操時他的表現,令人忍無可忍。全校領導及教師全部在場,他的存在不僅影響整個班級體的榮譽,還影響了我一天的情緒,所以我總會不耐煩,偶爾會把他叫來小打一番。不過他吃慣了苦頭,這點小小的懲罰對於他來說,簡直小事一樁,所以他毫無悔改之意,並向我發起了挑戰,豎起了抗敵的大旗。於是我轉變策略,每次跑操時,只要他一有舉動,我就會把他叫出來,他原以為我又會批評訓斥,早已表現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氣勢,我忽然握住他的手跑起來,我用餘光看到他的臉,分明泛起一絲緋紅,手心沁出一絲冷汗,其實我知道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已經開始有了內疚與懺悔。但是我還是會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以後每天跑操我都照舊,每次握手前我都可以看到他眼底泛起的一絲感動,每次握手時,我也完全感受到他比我握的更緊。慢慢的,我發現他變了,他在有意與無意間向我靠近,上課也愛聽講了許多,課後偶爾也會主動完成作業,而且字跡的書寫工整美觀,比起以前有了太大的進步。轉眼間,又到分班的時候了,很慶幸我擺脫了這個“萬人煩”,轉班後,他曾找過我,問我他是否可以回來,我以學校規定為由拒絕了,其實我只是厭倦了對他的等待,在他轉身的剎那我分明感受到他眼底的落寞與孤獨。

過了幾天,我們偶然相遇,我問他他是否想我,他說:“老師,我很想你!”說真的,我只是程式化的問候我每一個曾教過的'學生,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會這麼直接的坦白心底的那份愛。“真的?”我疑惑不解的問。他很肯定的回答:“當然”,話語中透露一絲委屈,“我這次寫最難忘的老師寫的就是你”。我滿臉狐疑的問為什麼,因為我早已習慣了他的謊言。他低下了頭,好像很不好意思,過了好半天他才說:“因為你對我最好。”忽然間,我的內心有一股暖流湧動,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澀。我曾打過他,我以為他會恨我,卻沒想過在他心目中我是他對他最好、令他最難忘的老師。回到辦公室後,我從語文老師那裡看到了他上交的作文《握著你的手,好溫暖》,裡邊這樣寫到:“我是所有老師眼中的壞孩子,所以經常得到他們的諷刺挖苦甚至是殘酷的訓斥與拳腳相加,日子久了,我已經習慣了老師與同學的冷眼,習慣了父母與長輩的責罵,就讓我這個壞孩子徹底毀滅掉吧!可當有一天,我犯了好大的錯,老師沒有打我,而是滿臉溫柔與慈愛的拉著我的手,冒著風雪前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拿出好成績給老師看,可轉眼間,又分班了,我又迎來了一群“魔鬼”,我回到了生活的原點。可是老師你知道嗎?我多想再回到你的身旁,握著你的手,這樣我就會好溫暖。在你愛的呵護下,我不要再犯錯,我要做你眼中的好孩子,請相信,我這隻刺梅在你的呵護下遲早都會綻放,只是我需要的是時間。握著你的手,好溫暖。我無處次在夢中笑醒,醒來你已不在,我的心空如大海。”我反反覆覆的品讀,眼淚一次又一次的將我吞沒,我的內心有一種愧疚無比的疼在不停地翻滾與糾纏,原以為我一直是最愛學生的好老師,現在才明白我的愛一直是愛所有的乖孩子,愛原來是如此狹隘。我再也坐不下去了,我急忙與他的班主任聯絡,給他調了班,在他看到我的剎那,他的眼光是火熱的,寫滿了期待與興奮。現在一年過去了,我依然是他的班主任,他的成績也已是名列前茅。而且在同學心目中是個樂於助人、善待他人的小天使。我們相處的也很融洽,我時常會在想,如果沒有那一次偶然的相遇,如果沒有那次無心的問候,就不會有我後來的懺悔與自責,更不會有他的改過與進步。我一直在慶幸,有了他,初為人師我就深深的懂得教師一份愛的火花,就會在孩子們心目中點燃、燎原。也是他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與愛有了一個新的詮釋。也是他讓我第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雖然青澀,卻很幸福。

教育敘事隨筆14

本課是一節造型與表現課,其中包涵了豐富的想象、變形、誇張等造型手法,內容極具趣味性。在教學時,我採用了欣賞動畫短片的形式進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本課內容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我將本課課題的一些筆畫用擬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生活日用品在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並且種類繁多。所以同學們對它們再熟悉不過了。於是,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說出它們的名字,並找出與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區別,學生能購將不同準確的回答出來,此時告訴學生這就是聯想,使學生能夠很容易的理解聯想的意義。但是很容易誤導學生認為聯想就是擬人化。所以接下來通過課件(勺子的聯想)的展示,如:同樣的勺子通過不同角度的變換根據外形特徵可以聯想成花、蜻蜓等。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總結並掌握了聯想的方法,效果較好。

美術又稱為造型藝術。“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你能聯想到什麼?”由這個問題進入本課的重點部分——“聯想”。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對著手中日用品的造型產生了很多有創意的想法,我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部分學生說說想用哪些工具材料進行想象創作,並現場給予了評價和鼓勵。

為了深挖教材,我出示了“水瓶變形記”的製作課件,讓學生觀察它的變形過程。並讓學生總結變形聯想的方法,根據外形進行聯想,根據聯想的結果製作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觸角等),然後組合貼上於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製作要求的提出使學生明確了製作步驟。生活日用品“變、變、變”的競賽遊戲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我將部分裝飾後生活用品的圖片收集起來配上音樂迴圈播放,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效果不明顯有些孩子照著圖片中的進行製作,侷限了他們的想象力,起到了反效果。最後的展示部分,我讓先做完的學生將作品拿到前面進行展示,自評互評後我將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根據作品的優點發給了每一位進行展示的學生,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展示時也忽略了個別沒做完的學生,今後我將重點輔導這部分學生。

最後拓展讓孩子們拿起聯想裝飾後的用品,找到他們的小夥伴然後像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那樣和小夥伴們手拉手跳起歡快當舞蹈!使本課得到了昇華,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動手製作成就感。

教材提示:學生作業可以直接在生活日用品實物上繪製、貼上,也可以繪畫創作的形式來表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設計能力,在提出學生作業要求時,我選擇了前者。

整個講述部分大約16分鐘,在學生作業前,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聯想後的日用品圖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素材,反而侷限了學生的聯想沒有更大的開啟他們的創作空間。接下來的24分鐘,學生從聯想到造型表現,基本能把聯想的結果表現出來,但速度較慢,所以還得安排一個課時講剪貼的相關知識並製作。

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先做完的孩子先進行展示,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然後讓作者進行創作方法的介紹。在這裡,我忽略了一個問題:不優秀的作業怎麼辦?他們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普遍的、基礎的或典型的,能讓他們的作業成為不優秀的作業之前再向上提升一個層次嗎?作為教師,不應該放棄自己的任何一個學生,在這裡也應該為他們留一點時間。個別學生自評時表達不出設計想法,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敘事隨筆15

學校逐步推行“導學、交流、釋疑、訓練”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已然兩年。雖然目前只是在國中部(七年級、八年級)全面施行,但是依然要求高中部(高一年級、高二年級)要學習並適當應用。說實話,自己對這一課堂模式相當排斥,也因著去年高三而一再不聞不問。本來嘛,從筆者從教起就被告知要個性化教學要不拘一格。而近幾年,從洋思到永威再到本校的“四環節”模式,哪個不是在挑戰十年來自己的教育理念?

但是,由於身為教研組長的緣故,一學期固定不固定地要聽很多節課,也因此,讓我逐漸感受到了這一模式的優點所在。還記得強曉輝老師在講授《說“屏”》一文時,巧妙創設導學情境:假如你是屏風店老闆,現在我來買屏風,你該如何向我介紹?一個問題引得學生急欲瞭解“屏”的相關知識。一番小組研討之後,個個躍躍欲試要向老師這個買家推銷屏風。上臺的四個老闆說的頭頭是道,搞得“顧客”都不知道該選哪家了。“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就不是王校長的奢求了!

還有張靜華老師的《核舟記》,在講授了第3、4段後,請了幾位同學上臺,張老師自己猶如一位導演,拉著幾位同學分別擺出“核舟”上所刻幾人的動作情態。剛上八年級的小朋友憨態可掬卻欲作嚴肅,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居然跟著張老師的說戲當堂完成了兩段文言文的背誦!

還有高中部的邱金華老師,她在小組合作研討環節可謂爐火純青。學生在她的鼓勵與指導下,自學意識極強,課堂研討的`氣氛極濃。凡此種種,讓我本來排斥的心理逐漸有了靠近之意,也開始躍躍欲試。我也將自己所帶的班級分成小組進行操作嘗試。

第一次是在講授《裝在套子裡的人》時,要求小組合作為別里科夫的死做法醫鑑定,學生參與性較高,為別里科夫的死因找了若干種可能;第二次是《歸去來兮辭》小序翻譯,要求小組合作通譯並指出重點詞語。但這次嘗試效果不佳,由於所帶班級學生基礎較差,又是從高二接手,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個問題設計不感興趣;第三次是將《咬文嚼字》之後,出了幾道“咬文嚼字”的訓練題,允諾他們在討論之後記錄在作業本上就算作當天作業。也許是這個誘惑,學生的參與性很高,而且小組四人合作,靈感湧動,很多疑問同組同學即可解決,生教生師點撥,效果很好。

通過這幾次有成有敗的嘗試,我也思考著“四環節”模式的可行性與操作方式。但是不管怎樣,我已經看到了它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方面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只是,該怎樣靈活並有效的運用,還需要自己繼續觀摩學習深入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