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瑞麗女性網>穿衣搭配技巧>美麗配飾>

璀燦奪目的結婚鑽戒

美麗配飾 閱讀(1.48W)

導讀:璀燦奪目的結婚鑽戒


璀燦奪目的結婚鑽戒

  相贈戒指是一種傳統的表達愛的方式。鑽石戒指因為象徵著堅貞不渝,自15世紀以來便成為人們結婚戒指的理想選擇。隨時代的演變,結婚鑽戒的款式像一陣陣愛之浪潮,不斷推陳出新,款式更加精彩。結婚鑽戒對女性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覽奇妙的結婚鑽戒演變史,可以窺得不同時代女性的風采。

  第一個佩戴鑽飾的女性

  很多年前女性是被禁止使用鑽石的。在13世紀法國皇帝聖路易斯曾禁止婦女佩戴鑽石飾物,他認為只有聖母瑪利亞才有資格佩戴,鑽石的珍貴由此可見一斑。到15世紀中時這條規定才被一個叫做雅麗絲的平民女子所打破。她既不是皇室成員又不是貴族出身,但卻使法王查理七世傾倒,令她地位超然,漠視法令。從此以後鑽石不再是特權階級所獨享了。

  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勃艮地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鑽石的指環。由此,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枚結婚鑽戒就此戴在了瑪麗的手指上。鑽石戒指從此成為情侶們忠貞愛情的至高信物。

  當代的情侶衫早在中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一對情侶的左邊衣袖用相同布料做成,是中世紀傳統愛情的象徵。另一古老習俗就是兩人佩戴的珠寶頭圈。

  中古後期為擺脫單調的鑲製法,工匠開始把浪漫的意念引入鑽戒設計上。他們採用了拱型的鑽石,加以精巧的鑲工,做出更別緻的設計,如薔薇形雕飾,英文字母,或象徵處女的百合花紋章。

  更有甚者把愛情詩刻在戒環內。這些愛的蜜語飾以陽光下的玫瑰,在閃耀的琺琅上更顯醒目。16世紀嫁與英王享利八世為妻的安,在她的婚戒上刻著:“神把我差遣給您。”“愛人”一詞被發現刻於一隻公元前400年希臘的訂婚戒指上。

  多變設計始於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曙光照耀著歐洲,藝術家們突破禁慾主義的束縛,開創了注重人性的新藝術,宮殿建築比教學更受到重視,圓拱頂,彩色玻璃窗,建築更接近人的生活。服裝義大利為代表具有開放、明朗、優雅的風格。男裝雄大,女裝渾圓。天鵝絨、織錦緞和織進金銀線的華貴面料備受青睞。女裝是在腰部有接縫的連衣裙,領口呈V型,胸口袒露很多。

  與此相應,16世紀金匠的工藝再創高峰,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穎的雙環婚戒,可分可合,正象徵了婚姻合二為一的意義。有人在指環上刻上:“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1525年,馬丁路德和加德林波娜結婚時,就是佩戴這種雙環戒指。

  除了感生的象徵外,鑽石還被用作書寫工具。一枚鑲上尖銳鑽石的戒指在玻璃上書寫的奇想尤其受到歡迎。伊麗莎白一世就曾經在玻璃窗上以文字和著名詩人兼政治家饒列互訴衷情。饒列說:“我樂於接受提升,但亦害怕跌倒。”伊麗莎白復:“倘若心有所懼,乾脆不要提升。
分頁:1 2 3  17世紀女士社交良伴

  17世紀的藝術風格稱為巴洛克風格,其特點是氣勢雄偉,生氣勃勃,擅長表現各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無窮感。女裝表現為流動的衣褶、變幻的線條、緞帶、花邊、刺繡、飾紐等多種裝飾令人目不暇接,領口坦胸露乳,裙子至少要兩條重疊穿用,長長垂至地面。這給珠寶設計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與此同時,戒指的款式又有新的變化。有形狀如燃著火的心,插著愛神之箭,雙環戒指也多了一層浪漫的象徵,以緊握的雙手來代表信心。

  結婚戒指多戴於大拇指。但在婚禮上,人們仍按傳統戴在無名指上。在戒指上題詩依舊盛行,人們費了不少心思來構思詩的內容。比如:“愛那一位送你這枚戒指人,因當你青春不再時,他仍願吻你。”

  為了滿足人們對閃光的追求,打磨的技術再度改進。工匠把鑽石鑲制在銀上,以襯托其雪白光芒。

  由於在巴西發現了鑽石,使鑽石的供應突然增加,鑽飾也成了珠寶商的生產主線。同時,經過改良的燭光燈飾使更多的社交活動可以在晚間舉行。而閃爍生光的鑽石亦能以最佳的姿態出現。鑽石成為女士社交的良伴。

  女性鑽飾盡顯風流

  18世紀的藝術風格稱為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樣式集中在女服上。這個時代,女性是沙龍的中心,是男性觀賞和追求的“藝術品”。這樣的社會環境使女性外在美的重要性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女人用緊身胸衣勒細自己的腰,用裙撐增大下半身的體積。

  18世紀中葉,繁複花巧的裝飾成為時尚,因此影響鑽飾的設計。心型的主題林林總總,用無色和有色的鑽石鑲成,有用箭貫穿的,有兩心相連的,有加冠的,也有用愛人的繩結相連的。女子髮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發髻,並配有各種裝飾物。女性鑽飾盡顯風流。

  18世紀的情侶認為鑽石是永恆的象徵,而燈心草戒指的祝願的結合稍縱即逝。

  18世紀,切割工藝和鑲制工藝的進一步提高使鑽石的光芒更加璀粲。愛的題詩已被挪到戒環外部,以表達幸福美滿的心態,而不再僅是以前肅穆的情感。1815年,安娜貝奈米賓和詩人拜倫結婚時,選擇了“無懼”兩個字刻在婚戒的外部。

  多情不是女人所獨有的。偉大的辭典編輯人約翰博士在妻子死後,把她的結婚戒指放在一個盒子裡,上面刻著:“哀哉!伊莉莎約翰遜,1736年7月9日結婚,1752年3月17日辭世。

  新浪潮藝術裝扮新女性

  19世紀初期的焦點,盡在女性身上,她們端莊,重打扮,又嬌弱,使人尊崇,完全被置於崇高的地位。珠寶方面也配合了這種理想化的身份,既美麗動人,婉約溫柔,又多愁善感。如肖像戒指把愛人的肖像精細地繪在上面,也有把愛人或兒女的秀髮珍藏在項鍊、胸針和戒指內。

  1841年詩人白朗寧夫婦結婚時,採用的是一枚皇冠心形鑽戒。羅伯特.白朗寧題詩一首:“套在她手上的指環,勝過了他的才華,那驚人的才華,象徵了一段偉大罕有的婚姻。在地上,他才華卓越,在天上,他與新娘的心靈合二為一”。
分頁:1 2 3